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一网情深 激情作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作者】 陈艳红

【机构】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在平常教学中的日渐深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呈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该怎样不失本色地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从作文教学优势,作文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用和研究逐渐纵深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因其枯燥、程式化、低效而困扰教师与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在此就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却不等于学生都能主动学习。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非规范、跨地理、跨语种等特点,一改传统文本信息单一的面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交互性和动态性,它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件事情,能触动人类的不同感官经验;从效用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构成了网络迷人的风采。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线浏览,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如:在指导小学二年级写话练习《春天里的发现》时,首先带领学孩子走到户外浏览游玩,一路欣赏一路观察,孩子们兴趣盎然,也能即兴来上几句。但玩后他们的兴趣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时,我们就可以及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让学生在线浏览,把刚刚观察到的春天景象进行再现。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边观看图文音像资料,遍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了,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参与,把现实生活的场景搬进了课堂,清清楚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明确地观察和描写对象,并且有了感性认识,使教有其凭,写有其景;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们甚至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相配,交给我一份图文并茂的作文,正所谓:“给我一次充分发挥的机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2、再现检索,丰富写作素材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将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得多。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如在指导习作《身边的科学……》时,身边的科学知识真不少,但是要孩子有理有据的说出来却有难度,这时我们及时采用采用“任务驱动式搜索法”,让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索或Google去搜寻关于一些关于科学的小知识或图文资料信息,这样便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再加上平时的生活积累,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3、交流鉴赏,及时评议
  及时交流欣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而多媒体网络环境具有反馈及时,交互性强,效率高的优势,这就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批改反馈慢、评议单一笼统等缺陷。在网络上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判,而我们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我们大可放手让学生相互评议和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还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可用插入脚注的方法修改注明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赏析和评议,并存盘,然后发送给对方。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作文教学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完全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学生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生根据评议反馈的结果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再次写作的热情。
  学生赏析作品后,总结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强调出规律性的东西,注意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到以后训练之中。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
  1.合理利用拓展资源,提升习作深度。
  小学生习作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技法稚嫩。而网络环境能够提供十分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这样便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度。
  例如在指导二年级学生习作《夸家乡》时,在方法的指导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例文,所有文段都必须各有特色和侧重,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写作主题和技法的积累、示范:还可以按难易程度,精心挑选后,利用多媒体拓展阅读材料。
  总之,网络技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了支持。无论是习作指导环节的例文,还是深化拓展环节的范文,都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阅读和体验的机会,在自主鉴赏和评析的过程中,发现例文或范文的美,体会写作技法,提升思维深度,然后通过协作交流工具进行全班交流和点评,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炼。
  2.利用电子阅读,进行习作素材积累
  当前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阅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学生无法像在传统纸质阅读材料上一样进行阅读批注、摘抄等。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进行阅读,学生可以边读边批注、摘抄,为后续习作提供过程支持、素材积累和方法指导。
  利用电子阅读批注工具,小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并将这些词句按照不同的标签分类存储到学生个人的摘录库里,这无疑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充盈的素材、积累了大量妙语,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习作语言单一、贫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阅读点评,累积写作素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文篇中的每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发表点评,也可以由文篇展开联想和想象,还可以根据文篇进行片段仿写。这些点评、联想和仿写,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解决了小学生习作内容贫乏的难题。
  3.网络互评互改,实现分享与碰撞
  传统纸质的作文评改,小学生很容易将作业纸涂画得一塌糊涂,不易于分辨,也不利于多次评改;Word等字处理软件中的作文修改,修改轨迹不太容易清楚呈现,也无法一目了然地进行习作共享。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使用不同颜色、不同修订符号(删除、添加)对自我作品进行反复的修订和完善(包括纠正别字、语病,添加、删除和改写句子等)。并且,这些修订可以很方便地被其他小伙伴浏览到。在修改的同时也实现思维碰撞,小学生的个人修改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因此,在学生初步自评自改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学生间习作的共享和开展全班习作互评互改。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的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也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大大提升了习作教学互动的广度和参与度,激发了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思考
  多媒体网络教室情景交融,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写作兴趣,引导其展开联想、自主探究;其资源共享、师生间及同学间休息反馈及时、协作探讨方便,评议修改即时分开,充分体现了新模式低耗高效的特点。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切实重视以下几点:
  (1)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进程和效果如何监控。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而课堂教学是不允许漫无边际。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如屏蔽互联网,只允许学生在学校作文专题网上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监控。学生上网前,教师要给学生交待清楚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任务完成了的同学可以浏览其它相关网站的信息。
  (2)实施网络作文教学呼唤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网络作文教学过程中,建设作文专题学习网站,需要教师搜集、处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要和信息技术教师一道设计、制作专题网站;学生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在线表达和在线评改时,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浏览网页,用计算机录入,要通过网络交流意见等,都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技术。因此,师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3)实施网络作文教学更需要控制班级人数。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只适合小班化教学,超级大班必定会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在线表达和在线评改都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人太多,教师深感力不从心,加上众多的人从同一专题学习网站上浏览信息,也会影响速度。
  (4)网络作文教学对网络资源和设备的要求更高。
  网络作文教学对网络的交互性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把网络作为搜集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达到在线表达、在线评改和交流、共享的目的。而学校自己建设的网站难以满足这样的技术和资源的需求。因此,要有共享性社会技术平台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更新网络设备。
  (5)要关注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问题。
  网络空间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交流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信息,也有极少数同学有意向网上发布扰乱性的恶意信息,甚至还有同学上了互联网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这都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诱导、说服教育,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作文模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网络环境下将为小学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朱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镇江教育》 2003年
  2、蔡祖泉:《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通讯》
  3、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1)
  4、沈静《学生主体网络作文讲评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北京电化教育》200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