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作者】 邓 婷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义兴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并要不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使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孩子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稳定。安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们。这就是指明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致关重要的。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然而孩子又有好奇心、好动、,在生活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遇到危险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幼儿园安全,现在从中央到各级教育部门到各大、中、小幼儿园、幼儿园、托儿所,都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各校长、园长等行政负责人,对老师、对孩子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各老师确实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行安全教育,幼儿园也在尽可能地提供一个无安全隐患的教育环境。然而幼儿园还是不怎么安全,各种孩子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可见安全教育还是有漏洞的。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着一种弊端,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事情总喜欢包办,告诉孩子“告诉孩子这样不行、危险”而孩子本身也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
首先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幼儿园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利用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给孩子,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免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把良好的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系鞋带,避免跌倒摔倒、热水吹一吹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通过注意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二、注意环境安全,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1、丰富物质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对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达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安全教育。首先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环境的创设中注意突出这一原则。墙体设计上不仅有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鲜艳的图案,还要有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儿歌主题与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修理。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安全标记--大眼睛,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2、和谐有序精神氛围下的安全教育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跷跷板》《淘气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灵活地针对小熊、小猴前后两次玩耍的不同态度而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这样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时,就不会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幼儿就不会往下滑;玩秋千架时,就会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知道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
让幼儿充分活动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动起来。孩子只有再实践中才能加深体验和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珍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经常在模仿周围人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每个细节。教育幼儿不乱采食花草、种子,不要乱服用药品。有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或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服药。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中毒现象的发生。
教育幼儿不爬墙、不上树、不戏弄牲畜。不要从高楼窗台上向下张望,更不要从较高的物体上向下跳。不要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使用。幼儿在做手工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免划伤自己或误伤同伴。
教育幼儿不要将硬币、小玻璃球、纽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防止咽入肚中或呛入气管内。
四、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教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如开展“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幼儿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隐患。师生共同商定:一起来设计标志,并贴在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跌倒”贴在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注意安全”的标志贴在走廊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无需老师再过多提醒。
五、是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l、要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明确分工负责,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2、明确门卫、食堂、宿舍、值班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3、幼儿园内醒目处张贴当地公安等执法部门举报电话,设报警点(箱),并有专门责任人;4、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六、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既要从包办代替中走出来,更要从放任自流中解除出来,要积极做好各项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而幼儿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幼儿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孩子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着社会稳定。安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们。这就是指明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致关重要的。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然而孩子又有好奇心、好动、,在生活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遇到危险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幼儿园安全,现在从中央到各级教育部门到各大、中、小幼儿园、幼儿园、托儿所,都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各校长、园长等行政负责人,对老师、对孩子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各老师确实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行安全教育,幼儿园也在尽可能地提供一个无安全隐患的教育环境。然而幼儿园还是不怎么安全,各种孩子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可见安全教育还是有漏洞的。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着一种弊端,父母对孩子的任何事情总喜欢包办,告诉孩子“告诉孩子这样不行、危险”而孩子本身也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
首先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幼儿园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利用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给孩子,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免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把良好的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系鞋带,避免跌倒摔倒、热水吹一吹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通过注意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二、注意环境安全,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1、丰富物质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对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达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安全教育。首先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环境的创设中注意突出这一原则。墙体设计上不仅有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鲜艳的图案,还要有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儿歌主题与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修理。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安全标记--大眼睛,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2、和谐有序精神氛围下的安全教育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跷跷板》《淘气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灵活地针对小熊、小猴前后两次玩耍的不同态度而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这样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时,就不会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幼儿就不会往下滑;玩秋千架时,就会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知道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
让幼儿充分活动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动起来。孩子只有再实践中才能加深体验和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珍惜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经常在模仿周围人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每个细节。教育幼儿不乱采食花草、种子,不要乱服用药品。有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或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服药。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中毒现象的发生。
教育幼儿不爬墙、不上树、不戏弄牲畜。不要从高楼窗台上向下张望,更不要从较高的物体上向下跳。不要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使用。幼儿在做手工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免划伤自己或误伤同伴。
教育幼儿不要将硬币、小玻璃球、纽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防止咽入肚中或呛入气管内。
四、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教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如开展“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幼儿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隐患。师生共同商定:一起来设计标志,并贴在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跌倒”贴在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注意安全”的标志贴在走廊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无需老师再过多提醒。
五、是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l、要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明确分工负责,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2、明确门卫、食堂、宿舍、值班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3、幼儿园内醒目处张贴当地公安等执法部门举报电话,设报警点(箱),并有专门责任人;4、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六、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既要从包办代替中走出来,更要从放任自流中解除出来,要积极做好各项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而幼儿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幼儿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