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者】 王春亮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南岩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具的优秀人才,班级管理工作起着决定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班主任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工作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言语说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响人。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体力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负责教育教学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不要自己觉得没什么或无所谓,其实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的。他们在心中评价你,在背后议论着你。如果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所以,班主任工作者一定要特别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人师表,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举止和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中国驻南大使馆中落下的导弹,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日本在科教书中篡改、否认侵华罪行等,及时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从现实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焕发出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学习的热情。
2、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相信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3、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三、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因此,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校先进班集体),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2、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
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一、树立班主任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工作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言语说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响人。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体力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负责教育教学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不要自己觉得没什么或无所谓,其实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的。他们在心中评价你,在背后议论着你。如果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所以,班主任工作者一定要特别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人师表,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举止和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中国驻南大使馆中落下的导弹,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日本在科教书中篡改、否认侵华罪行等,及时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从现实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焕发出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学习的热情。
2、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相信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3、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三、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因此,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校先进班集体),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2、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
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