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作者】 刘金瑞 耿庆梅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下面是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
一、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化学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该贴近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时我是带着这些用品进教室的:①从三种不同的食品包装袋中找到的干燥剂: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木糖醇中的“硅胶干燥剂”、月饼中的“504双吸剂”。②两袋采用不同包装形式的食品:真空包装的卤汁豆腐干、充气包装的妙脆角。看到我携带的物品,同学们一脸的惊喜和迷惑,并小声地议论着。在经过简单的讲解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同时眼睛里充瞒着要研究化学渴望。然后,我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更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物质,更好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而造福人类。”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真实地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知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化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以后,我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生活中可得的试剂及器具,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两天以后的讨论课上,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杰作:九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有的小组还设计了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五花八门,反应容器有矿泉水瓶、可乐瓶以及各式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橡皮塞的制作最值得称道:有雕刻过的橡皮、有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还有小木块加橡皮筋等。在实验中一次性注射器、回形针、各种夹子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厨房里的食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还有洁厕净等都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用各种贴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我敢打赌,这是在哪个国家的实验室都找不到的。
科学探究不仅指实验探究一种形式,还可以是思维上的探究与社会调查。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后,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猪龙河和玉龙河的河水水质情况以及这两条河流在最近几年的变化,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对比近几年猪龙河的变化,体会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整改措施,这就是很好的科学探究的课题。
四、关注科学前沿:让学生学习发展的化学。
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化学也在发展,而课本则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时间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介绍有关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联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及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化学。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在一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新世纪伊始,人类面对的并非仅仅是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样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我们同样也面临人口急剧增长、能源紧缺、温室效应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其本身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将变得更为突出。化学将引导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些挑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化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一、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化学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该贴近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时我是带着这些用品进教室的:①从三种不同的食品包装袋中找到的干燥剂: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木糖醇中的“硅胶干燥剂”、月饼中的“504双吸剂”。②两袋采用不同包装形式的食品:真空包装的卤汁豆腐干、充气包装的妙脆角。看到我携带的物品,同学们一脸的惊喜和迷惑,并小声地议论着。在经过简单的讲解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同时眼睛里充瞒着要研究化学渴望。然后,我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更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物质,更好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而造福人类。”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运用真实地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知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化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以后,我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生活中可得的试剂及器具,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两天以后的讨论课上,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杰作:九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有的小组还设计了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五花八门,反应容器有矿泉水瓶、可乐瓶以及各式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橡皮塞的制作最值得称道:有雕刻过的橡皮、有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还有小木块加橡皮筋等。在实验中一次性注射器、回形针、各种夹子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厨房里的食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还有洁厕净等都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用各种贴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我敢打赌,这是在哪个国家的实验室都找不到的。
科学探究不仅指实验探究一种形式,还可以是思维上的探究与社会调查。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后,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猪龙河和玉龙河的河水水质情况以及这两条河流在最近几年的变化,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对比近几年猪龙河的变化,体会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整改措施,这就是很好的科学探究的课题。
四、关注科学前沿:让学生学习发展的化学。
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化学也在发展,而课本则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时间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介绍有关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联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及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化学。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在一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新世纪伊始,人类面对的并非仅仅是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样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我们同样也面临人口急剧增长、能源紧缺、温室效应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其本身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将变得更为突出。化学将引导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些挑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化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