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作者】 任培凤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产生妨碍工作、学习和劳动效果的一种消极情绪。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起过滤作用。就是说心理障碍越大,学习效果就会越差;相反,如果心理障碍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对策
一、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首先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山区,信息较为闭塞,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感知新环境较为困难,日常生活中也听不到几句英语交流。所以,对英语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烈。有些学生学习英语只是觉得新奇或者为了应试,可是随着词汇量的加大、教材难度的加深,新奇感渐渐消退了,应试愿望也不强烈了,他们就会把英语学习视作一种负担。
2、客观原因
(1)从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来看,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英语语言规则重构的过程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后者是在一种自然的语境下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完成的,而前者主要依赖于英语教学来逐步提高的。并且这一过程时刻伴随着母语的迁移。另外,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但是在日常交际中大部分还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然而,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借助汉语来解释。语言他们处在母语,汉语和英语三种有着各自的语言规则和特点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就会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干扰。因此,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不适应性。
(2)英语学习还受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地域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学的人文环境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备、教学观念和方法与现代教学接轨较慢。因此,有些学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产生厌恶和反感情绪,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心。
二、对策
1、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护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无动机者往往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文化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大多都是通过英文书刊、音响及国际互联网传播于世,英语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因此,要努力学习英语,并从现在开始,否则,将会成为信息社会和网络世界的“文盲”。
(2)激发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教师首先要把枯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使死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变成学生日常交际中活的语言。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教学中适时地表扬学生,并在其身边树立榜样,利用成就感和自尊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模式的改革,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组织他们用英语做游戏、猜谜语、演讲、唱歌等,从而引导他们参与英语学习。
2、教学中适当地使用本民族语言来解释。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复杂的英语语言规则需要解释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和汉语接受能力,适时适当地用民族语来解释,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障碍或错误。教师在课堂上随需所用,充分地利用时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把英、汉、民族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处,预测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从而消除学生因汉语能力差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3、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章兼中教授说过:“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窗口,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外显反应。”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要怕错,而是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进行正确分析和研究,在处理错误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教学目的、错误的性质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待分步解决。
4、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1)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在注意教学秩序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建立有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生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
(2)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在注重书面成绩的同时,还应注意实际交际能力、过程和结果,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也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或失误而产生心理障碍,放弃学习。
5、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毅力是一个人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英语必须有惊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敢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其次,教师要用成功者的事例激励学生,并在学生克服困难之后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毅力大增,聪明才智大发,也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克服困难。
总之,为了消除或最低限度地减少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分析和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多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找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良好的感知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行学习,使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对策
一、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首先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山区,信息较为闭塞,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感知新环境较为困难,日常生活中也听不到几句英语交流。所以,对英语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烈。有些学生学习英语只是觉得新奇或者为了应试,可是随着词汇量的加大、教材难度的加深,新奇感渐渐消退了,应试愿望也不强烈了,他们就会把英语学习视作一种负担。
2、客观原因
(1)从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来看,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英语语言规则重构的过程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后者是在一种自然的语境下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完成的,而前者主要依赖于英语教学来逐步提高的。并且这一过程时刻伴随着母语的迁移。另外,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但是在日常交际中大部分还是使用本民族语言。然而,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借助汉语来解释。语言他们处在母语,汉语和英语三种有着各自的语言规则和特点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就会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干扰。因此,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不适应性。
(2)英语学习还受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地域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学的人文环境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备、教学观念和方法与现代教学接轨较慢。因此,有些学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产生厌恶和反感情绪,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心。
二、对策
1、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护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无动机者往往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文化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大多都是通过英文书刊、音响及国际互联网传播于世,英语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因此,要努力学习英语,并从现在开始,否则,将会成为信息社会和网络世界的“文盲”。
(2)激发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教师首先要把枯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学,使死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变成学生日常交际中活的语言。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教学中适时地表扬学生,并在其身边树立榜样,利用成就感和自尊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模式的改革,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组织他们用英语做游戏、猜谜语、演讲、唱歌等,从而引导他们参与英语学习。
2、教学中适当地使用本民族语言来解释。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复杂的英语语言规则需要解释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和汉语接受能力,适时适当地用民族语来解释,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障碍或错误。教师在课堂上随需所用,充分地利用时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把英、汉、民族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处,预测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从而消除学生因汉语能力差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3、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章兼中教授说过:“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窗口,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外显反应。”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要怕错,而是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进行正确分析和研究,在处理错误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教学目的、错误的性质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待分步解决。
4、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1)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在注意教学秩序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建立有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生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
(2)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在注重书面成绩的同时,还应注意实际交际能力、过程和结果,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也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或失误而产生心理障碍,放弃学习。
5、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毅力是一个人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意志品质。学习英语必须有惊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敢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其次,教师要用成功者的事例激励学生,并在学生克服困难之后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毅力大增,聪明才智大发,也就会想出各种办法克服困难。
总之,为了消除或最低限度地减少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分析和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多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找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良好的感知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行学习,使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