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 陶光文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课堂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促使每个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作本质的思索。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将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地教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教师把持着课堂一切的主动权。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推进,课堂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下面是我教学英语以来的一些方法,以供同行共享。
  一、实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内容而言,教学活动既要有训练活动(practice activity)、记忆活动(memorization activity),又要有理解活动(comprehension activity)、应用活动 (application activity)、策略活动(strategy activity)、情感活动 (affective activity)、反馈活动(feedback activity)和评价活动(assessment activity)等;英语教育教学方法要围绕着在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不断发展存在事实的发现能力,现存问题的发现能力,解决方法的发现能力,认知策略的发现能力,思想观点的发现能力。英语学习绝不应该是简单的“鹦鹉学舌”。
  英语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学会了用英语思维,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壁上开了一排窗户,可以领略更加美好的风光。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有思考有创造,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热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多想、多听、多看、多讲,教师不包办代替。比如词汇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使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
  二、课堂教学应该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如在初一阶段可多些“动手动脚”,“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的活动;初二时则多些“相陪相伴”式的活动(如pair work ,group work ,chain drill等),初三时则理性思考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可多些,让每位学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饶有兴致地、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变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Saving the Earth时,让学生观看两段有关环境的对比录像后,可以设置自由讨论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与同桌讨论或参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如下:
  (1)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you enjoy? Why ?
  (2)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n Jinjiang  is good enough? What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school?
  (3)Do you think 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ould you like to do your best?
  (4)What shall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more beautiful?
  话题刚出现,学生就激动不已,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十分钟后的交流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及晋江市里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及其危害。当回答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时,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保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课改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英语教学的功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愉快地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铺就道路。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J].教育导刊.2001(23).
  2.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孙瑞林.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科研[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4.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5.梁红京.教师胜任感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教育.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