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重视体育便是重视学习成绩
【作者】 罗 琳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狭义)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识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关键词:体育;学习成绩;锻炼习惯
强健的体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点认为体育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矛盾,即体育会影响学习成绩,因而如何正确认识体育对学生成绩的作用,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提高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中学,目前仍有少数领导和老师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较差,从而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说,言外之意是体育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此观点影响下,部分学校占体育课,挤体育锻炼时间,甚至不开毕业班的体育课。
事实上,体育运动并不会和学习发生冲突。以我自己从教经验证明,锻炼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运动后精力更加充沛。我坚持带学生锻炼,每逢季节更替,学生很少感冒,体质普遍较好,而那些不爱体育锻炼、体质差、经常生病的学生,才会影响学习。
1.从理论上看,体育不妨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会有促进作用。
1.1强健的体魄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没有强健的体魄,要取得好的成绩只是一句空话。体育不但可以增强筋骨,还可以增进知识。求得知识靠身体,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为,体魄强壮的人才能经受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促进各组织器官的“动”:肺动促进呼吸,心动促进行血、肝、胆、胃脾动促进消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身体各部分肌纤维交粗,使肌肉发达有力,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体育活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时肌肉有规律而切、调地收缩,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因此,长期坚持体育活动,使人反应敏捷,动作轻松、迅速。这些都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
1.2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这一点体育功不可没。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状态是指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聚合而成的。智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包括如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等特征。显然发展学生智力,光靠传授理论知识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学习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获得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敏捷而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个性心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炽热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等。而这些都是与体育密不可分的,是体育课的功能所在。
1.3体育能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长期用脑需要氧量很大,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大脑补充大量的氧,能促使大脑新陈代谢。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观察发展,从小进行系统训练的青少年,不论在速度、灵敏性,还是智力上都优于对照组的学生,观察其它灵巧性项目也有类似现象。
2.从实践上看,体育能够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在校领导的重视、教职员工的支持下,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群体活动。由于科学合理地运用锻炼时间和锻炼方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精力充沛,校园学习气氛高涨,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据来宾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统计,我校体育合格率97.5%,优秀率20%,学习成绩单科平均分超过市平均分5.4—9.5分,科平均分,合格率,提高幅度三项指标在市区中学名列前茅。这些都充分说明,体育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3.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学生才能够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理论和实践都已表明,体育与学习成绩并不矛盾。如果锻炼时间长、量过大或方法不当,是有它不利的一面,只要合理运用时间,运动量和方法得当,前者对后者还是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的。身体是学习成绩赖以提高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忽视体育对学习成绩的作用,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学习成绩与体育同步和稳步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学习成绩;锻炼习惯
强健的体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点认为体育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矛盾,即体育会影响学习成绩,因而如何正确认识体育对学生成绩的作用,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提高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中学,目前仍有少数领导和老师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较差,从而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说,言外之意是体育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此观点影响下,部分学校占体育课,挤体育锻炼时间,甚至不开毕业班的体育课。
事实上,体育运动并不会和学习发生冲突。以我自己从教经验证明,锻炼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运动后精力更加充沛。我坚持带学生锻炼,每逢季节更替,学生很少感冒,体质普遍较好,而那些不爱体育锻炼、体质差、经常生病的学生,才会影响学习。
1.从理论上看,体育不妨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会有促进作用。
1.1强健的体魄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没有强健的体魄,要取得好的成绩只是一句空话。体育不但可以增强筋骨,还可以增进知识。求得知识靠身体,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为,体魄强壮的人才能经受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促进各组织器官的“动”:肺动促进呼吸,心动促进行血、肝、胆、胃脾动促进消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身体各部分肌纤维交粗,使肌肉发达有力,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体育活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时肌肉有规律而切、调地收缩,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因此,长期坚持体育活动,使人反应敏捷,动作轻松、迅速。这些都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
1.2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这一点体育功不可没。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状态是指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聚合而成的。智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包括如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等特征。显然发展学生智力,光靠传授理论知识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学习不仅要通过理论教学获得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敏捷而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同时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个性心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炽热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等。而这些都是与体育密不可分的,是体育课的功能所在。
1.3体育能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长期用脑需要氧量很大,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大脑补充大量的氧,能促使大脑新陈代谢。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观察发展,从小进行系统训练的青少年,不论在速度、灵敏性,还是智力上都优于对照组的学生,观察其它灵巧性项目也有类似现象。
2.从实践上看,体育能够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在校领导的重视、教职员工的支持下,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群体活动。由于科学合理地运用锻炼时间和锻炼方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精力充沛,校园学习气氛高涨,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据来宾市2008年高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统计,我校体育合格率97.5%,优秀率20%,学习成绩单科平均分超过市平均分5.4—9.5分,科平均分,合格率,提高幅度三项指标在市区中学名列前茅。这些都充分说明,体育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3.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学生才能够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理论和实践都已表明,体育与学习成绩并不矛盾。如果锻炼时间长、量过大或方法不当,是有它不利的一面,只要合理运用时间,运动量和方法得当,前者对后者还是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的。身体是学习成绩赖以提高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忽视体育对学习成绩的作用,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学习成绩与体育同步和稳步提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