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学生自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任具林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信心也是学好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势必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尝试去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主要阐述学生自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生自信;教学;兴趣;自信心
  “物理难学”已经是不少人的“共识”。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往往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满怀信心的抱着满腔热情来学物理,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觉得物理很难,渐渐对物理丧失了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逐渐讨厌甚至于放弃了物理----这其中的原因是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信心也是学好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势必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尝试去改变这一现状。
  一、经过这几年来的观察、分析、研究,对造成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客观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1.初、高中物理差异的客观原因
  初中物理较多地依赖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材以观察与思考、实验为主,还配上具体而有趣的插图,使学生能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而高中教材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实验,并配以阅读、思考、练习等,形式相对单调枯燥。初中一般对物理现象只做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经常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这些形式、内容上的梯度跨越往往造成高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的适应形成了“心理障碍”。
  2.教师主观方面
  对于初高中物理教材结构差异、知识梯度、教法异同等问题有的教师重视不够,教学中没有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从而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高中物理怎么突然变得那么难”。还有对来自不同初中的学生基础差异,不同学生、男女生接受知识能力差异,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快慢等因素考虑不足,对学生统一要求而且要求过高。还有平时布置的作业、练习题以及考试题的难度提得太高,以至于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失败”太多,没有学习的“成就感”。
  3.学生的主观内因方面
  不少学生认为“经过了初三一年紧张的学习,高一可以松一口气,到高二、高三在努力不迟”于是平时总不愿花精力去学、不愿意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中等生和差生中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比例是很高的。在未进高中前,因他人告之“高中物理很难学”,而形成一定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约有一半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其中,不少女生中“女生比男生笨”“女生理科学不好”等偏见的影响。
  二、教师应把调动一切手段来引起并保持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利用情感心理效应,抓住各种契机表扬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的信心。
  表扬对一个学生,无论是对成绩好还是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在实践中发现,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表扬的效果特别好。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可微笑着说“没关系,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应温和地说:“大家同意他的见解吗?”;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应高兴地说:“回答的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话,语气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评价要具有激励性,课堂效果自然好。
  2.讲课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形式多样化,搞活课堂气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尽量多的利用一些教学手段如实验、事例(物理现象)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学习到《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时,可让学生体会自己在溜旱冰拐弯时脚是怎样用力的;还将在乐园中的“空中飞人”“蹦极”运动穿插进《机械能守恒》一节中。通过大量事例的引入、解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这一信息:物理与现实息息相关,觉得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应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
  3.用各种形式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进而树立信心。
  老师和学生交流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我平时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外,还采用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物理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此外考虑到一些胆小、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我鼓励他们随时用写纸条、通过课代表转达、作业本上写等形式与我沟通。
  4.个别辅导学生,辅导时以学法为主。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辅导的大都是班级里成绩方面的差生,对好学生的辅导往往也只是提高性质的,在深、难度方面做文章,却忽视了对每个班中都存在的学习方法不对或不当的同学的必要辅导,实际上他们都是我们辅导的对象。我在利用课外活动及晚自习对学生辅导时注意克服这一弊病,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在帮助其理解、归纳基本概念、规律的同时,更加注意提炼和总结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一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高台阶,既有客观的教材和教法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学法和心理上的原因。教师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分析认识这个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才能降低台阶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学习物理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跨越这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林正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4]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