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 王 勇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玉台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做到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在写作文中挥洒自如,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养阅读兴趣、建立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和养成阅读习惯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目标 方法 习惯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写作能力高下能够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与小,认识水平高与低,思维品质优与劣。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是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的前提。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只有做到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在写作文中挥洒自如,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基于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我们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那么,我们要如何当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语文老师,既要重视教书,也要重视读书,用教师的爱读书示范引领学生热爱读书。要经常性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评”、“积累手册展示”、“手抄报评比”、“知识竞赛”、“查阅资料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读书活动当中来,巩固学生阅读成果,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我们教师也要多接触一些少儿报刊、图书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可能地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中外文学名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让学生在广泛的自我阅读中,去感受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美及语言魅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能够阅读到自己所喜爱的书,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建立阅读目标
  阅读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地读,泛泛而读,要明确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读。比如说,对于作文不会立意,没得写的同学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自己在不断地阅读中去学习他人的立意、构思,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能盲目地去读那些长篇巨制,这样,既费时费力,又难以很快地把握住作者的构思。所以,对于这样的同学来说,最好是多读一些小短文。要做到“三贵”,即“贵博、贵精、贵通”,这样我们就在循序渐进中先学会作文,之后再提高作文的水平。而对于有正确的思路,却表达不好的学生来说,阅读的目的在于学习其优美的语言。我们都知道,好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就要我们在阅读中品读别人优美的语言,进行仿写,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直至能够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对于那些立意缺乏深度的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的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缺乏的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他们去读一些古代的历史著作,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并与现代融合,从而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挖掘出更有新意、更深刻的作文主题。
  三、掌握阅读方法
  我们有了阅读的兴趣,明确了阅读目的,也知道了该读些什么书,那么又该怎样来读呢?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就值得我们学习,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我们都要一字一句地去弄懂它,理解它,那么,我们也许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我们读书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要读,要多读,要通读,要反复读,这样读书量增加了,也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著名作家翦伯赞读经典著作的“三法”是通读、重点读、作笔记,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阅读要有灵活性,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能够抓住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可以抓住意境的描写,发挥想像去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能集中,就会成为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是不能记住的,即使记住了也是不能长久的。要让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再熟读,长期以往,学生必将积累大量的语言和素材,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也要明白,不是阅读就能马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阅读贵在坚持。阅读需要有恒心,需要有坚持的毅力,绝不能一时勤奋,一时懒散。鲁迅先生曾说:在学习上要有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精神。我们在阅读上需要有不怕慢、不怕多、不急于求成的毅力。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十天就是十篇,一年呢?我们的阅读量逐渐地增多了,我们的知识储备量也就逐渐地增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阅读乃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为我们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还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没有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以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并为学生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同时还要给学生松绑和减负,让学生和书籍成为朋友,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和休闲活动,就能够在广泛的阅读国获得各种知识, 进而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