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高金兰

【机构】 新疆博乐市达勒特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让“纸上的语文回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有趣和有用,从而提高语文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从识字教学生活化、阅读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实施
  生活处处有语文,需要语文。学习语文的目的就反哺生活,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服务生活。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让“纸上的语文回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有趣和有用,从而提高语文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个别学校实施封闭性教育,将语文教学与生活隔离开来,让学生“纸上运作”学语文,结果学生得了满分却生活语文运用能力极低,连常用字词都写错或写不好。所以,我认为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与实践。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门槛,也是打开语文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没有一定的识字量,就没有阅读和写作的“资质”,就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识字意义的认识,加强识字教学。然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按新课标的要求,“认识”和“学会”的汉字平均每天达13个之多。这样的任务,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来支撑,是很难完成的。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就能很好地达到课标要求。因为它能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家里家外都联系起来,成为学生识字的平台。特别是识字与认识事物相联系,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汉字,而且拓宽知识面。如在教完《自选商场》后要求学生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他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们在“交作业”时,都感觉有特别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奥利奥”饼干、“伊利”牛奶、“立白”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都感觉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是那么的有用和有趣。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途径,扩大了识字面,增大了识字量。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传统语文教学,“唯书是图”,将融为一体的语文和生活,活生生地撕裂开来,致使语文无生命,变得抽象与理性。不但将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学习兴趣弱化,个性得不到发展,还使学生固有的潜力难以发挥。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老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到: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而将阅读教学生活化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化身”,成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生活化是指将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倡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自我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多能力地反馈。小学教材上的许多课文,都与生活有紧密联系。上这些课文时,我们要创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情感,使他们充分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生活,唤起多元化感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过,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富有自己生命体验的个性化理解。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思,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花儿的美,大树的美,绿草的美,山的美,水的美”……精彩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因此,我们要多关注生活,将作文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抒写生活见闻,表达生活感受,阐明生活态度。而传统作文教学,学生没没有生活素材,缺乏积累和感受,就闭门造车,导致无话可说或假话套话连篇。所以,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就能解决作文素材来源问题。我们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活开始,要求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同时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感情,积累情感。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就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有了这样的“备料”,学生作文时就“有米可炊”。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也就是说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就得于生活的供应。当然,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还不能成就好文章,还需要把“水”巧妙顺利地引进“田”中,这需要教师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和生活化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慢慢习得练就。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提升语文素养,增强为生活服务的实践本领。
  参考文献:
  [1]赵厚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5月。
  [2]邓嗣明,语文课改: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7月。
  [3]郑国民,语文改革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