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阿力腾其其克
【机构】 新疆博乐市青得里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影响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问题解决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8”写成“3”,将“57”写成“75”;把加号写成乘号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写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数字写错。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简便算法的过程中,435—(89+35)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435—(89-35)就不能这样简算,去掉括号后要变成435—89—35,不符合题意了。
其次,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进位的数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这样,在检验的时候方便检查找出错处。
再次,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
最后,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切实掌握检验的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从不想算变为爱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利用多种形式的计算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利用口算卡片、生动的动画课件、开火车、比一比或各种形式的游戏等等。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各种有关计算方面的活动。比如:(1)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不定期地在班上举行口算或计算比赛。(2)有些学生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镇级或市级以上的口算、计算竞赛活动。(3)好奇心强的学生,以数学谜语的形式出现或组织一些室外活动。
3.把计算带到生活中去。比如:带学生去郊游时让学生算一算门票要多少钱?或购买食品、零食时让学生算一算要多少钱?等等,这样往往也会激发学生的计算和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使用简便计算和巧算
简便计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学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算式变得容易简算。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蕴含在简算中的算理,从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五、持之以恒的训练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坚持每天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熟能生巧,每天适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课前5 分钟的计算天天练,也可以与家长携手,让学生每天坚持5 分钟的口算或10 分钟的计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坚持训练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就可以做到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自己对计算运算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在计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为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六、注重教师的跟踪与辅导
每天要有布置、有批改、有辅导。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学好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关键。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坚持与执着。有计划的训练。要多做练习,这里说的“多”是高质量的“多”,不单是数量上的“多”。多做题才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能提高计算能力。比如每天早读课前都让学生口算计算卡片,可以开火车算,也可以齐算。每天还要布置适量的题目让学生课外练习,老师通过不同方式检查验收,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明显的。
七、结束语
计算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赞美,少打击,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一、提高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问题解决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8”写成“3”,将“57”写成“75”;把加号写成乘号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写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数字写错。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简便算法的过程中,435—(89+35)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435—(89-35)就不能这样简算,去掉括号后要变成435—89—35,不符合题意了。
其次,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进位的数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这样,在检验的时候方便检查找出错处。
再次,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
最后,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切实掌握检验的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从不想算变为爱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利用多种形式的计算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利用口算卡片、生动的动画课件、开火车、比一比或各种形式的游戏等等。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各种有关计算方面的活动。比如:(1)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不定期地在班上举行口算或计算比赛。(2)有些学生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镇级或市级以上的口算、计算竞赛活动。(3)好奇心强的学生,以数学谜语的形式出现或组织一些室外活动。
3.把计算带到生活中去。比如:带学生去郊游时让学生算一算门票要多少钱?或购买食品、零食时让学生算一算要多少钱?等等,这样往往也会激发学生的计算和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使用简便计算和巧算
简便计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学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算式变得容易简算。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蕴含在简算中的算理,从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五、持之以恒的训练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坚持每天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熟能生巧,每天适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课前5 分钟的计算天天练,也可以与家长携手,让学生每天坚持5 分钟的口算或10 分钟的计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坚持训练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就可以做到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自己对计算运算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在计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为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六、注重教师的跟踪与辅导
每天要有布置、有批改、有辅导。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学好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关键。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是坚持与执着。有计划的训练。要多做练习,这里说的“多”是高质量的“多”,不单是数量上的“多”。多做题才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坚持不懈就能提高计算能力。比如每天早读课前都让学生口算计算卡片,可以开火车算,也可以齐算。每天还要布置适量的题目让学生课外练习,老师通过不同方式检查验收,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明显的。
七、结束语
计算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赞美,少打击,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