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者】 郑鸿元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天立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也带来了许多思想困惑,产生了不少行为误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历史高效教学问题。教学的基本诉求是必须有效。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 
  优化课堂的时间结构,首先是明确方向,摆正位置,明确课堂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的同时,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这一曲线表明,在课堂教学开始的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活动水平逐渐下降。根据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尽量缩短t0-t1、t2-t3这两段时间,t0-t1这段时间内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精心设计导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t2-t3这段时间里由于学生思维的疲劳,应多加以刺激,加强前面知识的应用。这样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就能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充分备课,明确方向。合理利用t1-t2这段时间资源,要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加以利用,就要明确课堂上要讲什么?不讲什么?重点讲什么?因为,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应多加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当然,教师集体备课的中心问题是研究“怎么讲”。 
  二、优化课堂教的教学模式 
  在确定某种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活动时,由于受不同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就不同。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的教学活动,否则它就失去了教学模式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独霸讲台”“搞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主动权,试想,这样的课堂何谈生机、何来活力?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我们只有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如在上《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可采用“走进历史—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探究“‘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如何看待邓世昌的抗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甲午中日战争中除了《马关条约》内容外,我们还失去了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为载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敢于撒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学生就会给我们一片惊喜。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强化“怎样教”的研究意识。“怎样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什么”要解决的是“施教内容”,而“怎样教”主要解决的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问题,它是教师施教艺术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教”要比“教什么”更为重要。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挖掘新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认真备课、分析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文成公主入藏”一课时,可组织学生通过扮演文中角色的方法来体验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再现历史人物的真实画面。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体验。岳麓版的历史教材图片更加精美、地图更加形象、史料更加翔实……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运用好以上材料是很关键的。因此绝不能出于应试教育的需求,完全放弃形象性材料,更不能让学生死背课本中抽象的概念,一遍一遍地抄写时间、人物、名词等知识。教师应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方法、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 
  过去那种死教书、教死书、照本宣科的观念早已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已向历史教师吹响了宣战的号角。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应该是知识的组织者。由“授之以鱼”注重眼前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授之以渔”注重长远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学不能好高骛远,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知识靠积累,是心智能力的开发与发展,而且要讲究学习方法。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束缚,学生如果要适应以后走上社会的需要,就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新观念。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需要改进“教”和“学”两个方面。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同样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福生.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天津教育,2011,(5). 
  [2]陈卫强.从困惑到醒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魅力中国,2011(4). 
  [3]贾永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1). 
  [4]梁永恩.历史教学的方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