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作者】 王美玲

【机构】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燕洞乡龙田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情绪是儿童这一生命体中的重要能量。”
  关键词:低年级;知识产生、运用;生活化
  一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丛书“我+数学=聪明”上有“猴子吃桃子”这一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选择合理的路线,知道比较长短可以用数段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这个练习,教师还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四只桃子,一只比一只红、大、甜,猴王要奖励小猴、中猴、大猴和老猴这四只爱劳动的猴子。可桃子有大有小,怎么才分比较公平呢?猴王想来想去,决定来个比赛,前一名的吃大桃子。谁能吃到又红又大又甜的桃子呢?经过练习结果小猴子走了10段,段数最少,得了第一名,大猴子走了12段,得了第二名,但由于设计的时候想的还不够周全,出现了老猴子和中猴子都走了14段。教师这个“临时猴王”也有点难住了:可老猴子和中猴子同时到达,谁吃最小的呢?有的学生说给老猴子,有的说给中猴子,可又想来想去无论给谁都显得不怎么公平。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突然说:“我有办法,我们可以把这两只桃子都切开来,分别一人一半,这样大猴子和中猴子就吃得一样多了。”其他同学也都觉得是个好主意。正当教师夸赞他的时候,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大桃子肯定是老猴子吃了,因为老猴子年龄大,中猴子一定会把大桃子让给他吃的。”这样的回答,展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中体会,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知识产生的生活化
  学习知识是为了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的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便成了学生们的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分数的概念便很容易的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了。
  二、知识运用的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有这样一种计算方法如16-7,方法是10-7+6,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可如果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我拿了16元钱买一个价格为7元的玩具,我给营业员10元钱,可以找回3元,再加上还在我口袋里的6元,就一共有9元。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计算,就容易让孩子们理解了。
  三、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这样的设计也可以照顾到班级各个学习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有所发展与提高。
  四、生活处处是数学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入学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感受,其中当然包括着大量的数学活动与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我们买东西、做衣服,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的生活经验是的有限的,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去挖掘,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宝库,如果灵活运用这些素材,完全可以让学生掌握好数学这门比较难以掌握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