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
【作者】 蒋 莉
【机构】 安徽省萧县师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增强教学效果,能够使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直观化、逻辑化、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阅读材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以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够给学生可视化的直观效果,强学生对整体知识框架的认知,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方面,对阅读材料的记忆方面和运用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交流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多样性、发散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复杂的关系理顺,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运用层级图来建立记忆链接,让人们的左右脑能够被充分的运用,激发大脑的潜能,被视为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利于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参与到某种活动中的原始动力,有没有兴趣,兴趣的高低也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新课程的任务里,更是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放在了首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英语知识变得鲜活。它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可视化等特点,通过图片和颜色等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和句子以更生动、更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新的认识,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开发左右脑思维过程,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阅读框架提高阅读效果
高中英语的阅读难度一般是呈阶梯式增长,越往后学难度越大,课文内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对课文的理解力也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于前期课文的日记模式,到了后面课文的内容一般需要学生的整体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点、线、面构成的图形模式不仅能够了解文章结构还能让学生的大脑被完全激活。比如在学习必修四Module 1《The City of the Future》的时候,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未来城市》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填充,让他们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一个具体的理解。理清了课文的框架之后,对于课文的学习就变得轻松很多。
3、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延伸教学重点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中,通常新老知识点是不断交替出现的。有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不足,这样的状况导致他们在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吃力。为了防止这样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对知识点和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反复巩固。比如在学习高中外研版必修一Unit 1《My After-school Activities》的时候,里面有许多有关课外活动的单词,如football,basketball,badminton等,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联想,课外活动除了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和羽毛球之外还可以干什么,让学生积极回答,从而引出其他课外活动,如running,swimming,drawing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4、多样性的训练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运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不断的调整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将新事物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而阅读也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故事学新识,更要善于通过设计组织多种形式图式活动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或是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内容,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词汇、语法和句型融入到思维导图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适当的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也要用心,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是人物、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事件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文章的分析,让他们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精髓。
结束语:
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变得鲜活,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能形成全局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握。英语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不断降低阅读的难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森.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 (08).
[2]骆雅雯.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与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7).
[3]杨艳.思小图形大作用——谈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 (0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够给学生可视化的直观效果,强学生对整体知识框架的认知,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方面,对阅读材料的记忆方面和运用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交流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多样性、发散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复杂的关系理顺,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运用层级图来建立记忆链接,让人们的左右脑能够被充分的运用,激发大脑的潜能,被视为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利于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参与到某种活动中的原始动力,有没有兴趣,兴趣的高低也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新课程的任务里,更是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放在了首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英语知识变得鲜活。它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可视化等特点,通过图片和颜色等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和句子以更生动、更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新的认识,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开发左右脑思维过程,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阅读框架提高阅读效果
高中英语的阅读难度一般是呈阶梯式增长,越往后学难度越大,课文内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对课文的理解力也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于前期课文的日记模式,到了后面课文的内容一般需要学生的整体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点、线、面构成的图形模式不仅能够了解文章结构还能让学生的大脑被完全激活。比如在学习必修四Module 1《The City of the Future》的时候,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未来城市》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填充,让他们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一个具体的理解。理清了课文的框架之后,对于课文的学习就变得轻松很多。
3、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延伸教学重点
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中,通常新老知识点是不断交替出现的。有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不足,这样的状况导致他们在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吃力。为了防止这样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对知识点和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反复巩固。比如在学习高中外研版必修一Unit 1《My After-school Activities》的时候,里面有许多有关课外活动的单词,如football,basketball,badminton等,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联想,课外活动除了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和羽毛球之外还可以干什么,让学生积极回答,从而引出其他课外活动,如running,swimming,drawing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4、多样性的训练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运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不断的调整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将新事物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而阅读也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故事学新识,更要善于通过设计组织多种形式图式活动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或是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内容,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词汇、语法和句型融入到思维导图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适当的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也要用心,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是人物、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事件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文章的分析,让他们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精髓。
结束语:
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变得鲜活,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能形成全局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把握。英语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不断降低阅读的难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森.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 (08).
[2]骆雅雯.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与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7).
[3]杨艳.思小图形大作用——谈思维导图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