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科学学习对同伴互助策略的应用

【作者】 陈林云

【机构】 浙江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科学集实践性、理论性、艺术性于一身,应用同伴互助策略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继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习;同伴互助;策略;应用
  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应用同伴互助策略有助于学生之间集思广益、答疑解惑、实践合作以及学生视野的开阔,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同伴互助策略在初中科学学习中的作用,接着从教学任务的设定、教学主体的确立、教学场景的搭建来论述同伴互助策略在初中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一、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同伴互助策略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之间集思广益
  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较为封闭和独立,整个学习过程都有一个人完成,尽管有时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但往往是被动的,次数也非常少。同伴互助策略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习参与性,通过集合各成员的智慧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探讨铁锈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时,可先由成员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集合所有的答案进行讨论,剔除不合理的解释,增加合理的解释,然后向老师汇报。
  2.有助于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和指导,而在同伴互助策略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也能从同伴那里获取帮助,他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彼此的思考方式、学习方法,有助于答疑解惑。
  3.有助于学生之间实践合作的开展
  科学学科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需要做大量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考试考察的重点,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方式。初中的科学实验有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大多数实验初中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他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否者科学实验极有可能无法开展。同伴互助策略刚好能满足科学实验的需要,使得同伴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实验任务,在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的同时,还能保证科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在实践合作方面,同伴互助策略下的小组比临时组合的小组更加的高效,因为前者的小组成员彼此更加熟悉,更为默契,减少了前提磨合所需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策略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4.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能力有大小,优势有差异,同伴互助策略使得思维方式不同、能力大小不同的学生聚合成一个学习单位,对问题的思考开始由单一的思路转向多方面考虑、多角度分析,避免思维定势,避免进入解题的死角,比如一些一题多解题型、非常规题型等。面对这些问题,每个组成员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组成员通过流通和沟通以及必要的尝试确定初步的解题方案,在解题过程中一旦陷入死胡同,会由其他同学给出新的思路,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总之,在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视野会得到开阔,学生会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以及思路转换方法,对问题的思考也更加的合理,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和方法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思维、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其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基于教学方法来论述同伴互助策略在初中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1.基于教学任务的同伴互助策略的应用
  初中生好动、思维发散,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由于心理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对外界的探索往往处于一种无序、杂乱的状态。同伴互助策略就是给学生一个应激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尝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继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给出一个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任务中,集合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和努力。在实施同伴互助策略的过程中,应注重任务的设定和学生运用知识的把握。任务除了应体现教学目标外,还应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为了满足拔尖的需要,可设定一定的思考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基于学习主体的同伴互助策略的应用
  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释放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3]。同伴互助的核心要素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强强结合、优势互补的方式来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继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我们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以此开展同伴互助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独立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几何光学时,可以开辟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彼此间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式的交流,以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契合自身发展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把目标通过详细的计划分解到每天、每星期、每月的学习中。老师应转变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同伴互助策略,在课堂的讨论中、课下的学习方法交流中彼此学习。同时,秉承同伴互助策略的核心内容,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3.基于教学场景的同伴互助策略的应用
  教学场景是同伴互助策略的载体,老师搭建一个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学习技术和知识。比如,综合运动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向学生展示细胞的裂变以及从出现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以及技术的认识和记忆。想要建立一个真实的场景,单纯地依靠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还是远远不够,老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前言的技术成果,对搭建的教学场景进行说明和补充[4]。此外,我们应在课程的设置上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允许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结束语:
  在初中科学学习中应用同伴互助策略的关键是把握好其核心内容,确保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作为一线的授课教师,只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伴互助策略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国胜.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3,(05).
  [2]王莉.“同伴互助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探索[J].中学生物学,2013,(03).
  [3]徐园园.“同伴互助” 在科学课堂的运用[J].都市家教,2013,(01).
  [4]黄红星.运用“同伴互助”策略提高科学课堂效率[J].都市家教,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