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作者】 任红霞
【机构】 甘肃省张掖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们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策略,本文就小组合作的要求和具体设置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策略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将“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列为基本学习策略之一,还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是指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获得了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设置
1.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前,学生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避免了任务不明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第一,教师上课时要划分时间段: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和老师授课时间。且学生的小组合作时间就要占据课堂时间的大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讨论与研究。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载,却是整堂课的掌控者,明确的发布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与指导;第三,教师要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并给与评价,共同分享合作成果。
2.活动的目标性
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目标性是小组活动设计的关键点,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且适度,要让教学的难度正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3.适当的竞争机制
学生的学习时时处处存在着竞争,适当的竞争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老师要明确每次活动的竞争性及奖励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一次活动中,我班的一组中有个男生一直都没有参与活动,其他组员就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不得不参与到活动去。因为他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也代表这小组。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合作学习要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学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warming-up 中小组合作学习为例。(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活动名称:中外节日比较
活动内容:学生搜集感兴趣的节日的资料并进行比较交流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语言知识要求:运用已学的词汇和语法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Step1:任务布置
老师可按学习水平,性格能力等按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8,每组有一位组长,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者,其余三人位参与者。教师要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的节日 ,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外两个节日进行比较。比如:
Step2:小组活动
老师组织各小组按要求活动,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并列出相关知识点,记录员填写好表格,发演员完善表格。(组内活动)
Step3: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之后,由各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班交流展示其成果,全班进行交流与分享并评议。(组外活动)
Step4; 教师总结与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总之, 通过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对小组活动有所贡献,会尽心尽力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同时,学生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他们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内化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课堂教学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培养”转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策略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将“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列为基本学习策略之一,还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是指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获得了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设置
1.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前,学生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避免了任务不明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第一,教师上课时要划分时间段: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和老师授课时间。且学生的小组合作时间就要占据课堂时间的大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讨论与研究。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载,却是整堂课的掌控者,明确的发布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与指导;第三,教师要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并给与评价,共同分享合作成果。
2.活动的目标性
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目标性是小组活动设计的关键点,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且适度,要让教学的难度正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3.适当的竞争机制
学生的学习时时处处存在着竞争,适当的竞争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老师要明确每次活动的竞争性及奖励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一次活动中,我班的一组中有个男生一直都没有参与活动,其他组员就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不得不参与到活动去。因为他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也代表这小组。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合作学习要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学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warming-up 中小组合作学习为例。(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活动名称:中外节日比较
活动内容:学生搜集感兴趣的节日的资料并进行比较交流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语言知识要求:运用已学的词汇和语法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Step1:任务布置
老师可按学习水平,性格能力等按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8,每组有一位组长,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者,其余三人位参与者。教师要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的节日 ,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外两个节日进行比较。比如:
Step2:小组活动
老师组织各小组按要求活动,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并列出相关知识点,记录员填写好表格,发演员完善表格。(组内活动)
Step3: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之后,由各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班交流展示其成果,全班进行交流与分享并评议。(组外活动)
Step4; 教师总结与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总之, 通过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对小组活动有所贡献,会尽心尽力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同时,学生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他们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内化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课堂教学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培养”转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