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农村初中控辍保学需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 李 杰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高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积极性,系统地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与讨论机会和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别让他们辍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严重地影响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妨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控辍”已成为农村初中学校最为头疼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评价一所学校是否实现其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教师主动研究问题,溯本清源,在常规控辍措施之外,多作一些深入的思考,抓住根本,从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来促进控辍保学工作。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用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来促进控辍保学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不管学习什么,只要怀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历史当然也是这样,但是我们知道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内容多难记不说,升学考试占的比重也不如语数外大,不值得认真去学。显然学生持此态度,就会严重影响历史课的授课质量,消弱它应有的思想教育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开端引趣。在给他们的第一节课我往往是这样设计的:师生见面首先要做自我介绍,而在介绍自己之前,我先给他们讲了两位历史名人的故事:一位是宋朝的文天祥,一位是唐朝的狄仁杰,学生津津有味的听完,我话锋一转对他们说我的名字兼有文天祥的“文治武功”和狄仁杰的杰出才能,那谁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反应快的学生马上说出了我的名字“文杰”,就这样我把自己介绍了给学生。更有一些学生开始思索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学历史的热情马上被点燃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我简单总结后开始归纳历史的涵义,我要给历史一个美的化身:我说历史,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痕迹,是人类永恒的记忆。而你们将在初中三年走过自己的痕迹,留下自己的记忆,也就是写下自己的一段历史,“美不美”要取决于你们自己。当然这仅仅是开端,以后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开始我都会注意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多方式导入。导入刻意求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的精彩与否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力求多方式导入,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劲儿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多元化教学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一)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
  1、运用电脑多媒体音像等进行演示,创设影视教学情景再现历史场景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运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的演示,扩大和改变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了视听效果,通过再现场景与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景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
  比如在《抗日战争》这单元中讲到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学生被这首歌曲震撼了,然后进入学习,很快学生就进入状态。通过内容的学习,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导致东北三省沦亡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认识,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采用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等形式模拟历史情景
  历史情景的创设由学生和老师共同通过角色表演进行,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作深入浅出的说明。
  比如在讲授《戊戌变法》中“戊戌政变”的内容时,对戊戌政变前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情景,可由学生表演。学生进入角色时,一人是谭嗣同,一人是袁世凯,分别在不同历史人物的立场上,领会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表演者在创设二人对话情景时,学生可充分体验谭嗣同的天真豪爽,袁世凯的阴险狡诈。
  3、巧用语言进行情景教学。描述性语言犹如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集中展现某一历史情景,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在大脑中留下具体逼真的痕迹,然后通过痕迹的连结,引导学生想象,再现过去了的历史映象,进而展开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绝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是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在黄海惊滔骇浪之中。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动,感受到了历史上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到了邓世昌为国献身的无畏精神。
  (二)结合乡土史进行教学。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都有着特殊的浓厚的感情。因此在讲课时,如果能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插入一些涉及家乡的史事,不但能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情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宋元文化》,元代世界级科学家郭守敬是邢台人,有17项科学成就领先世界几十到几百年,郭守敬大都(北京)治水设计了白浮堰24道闸坝和斗闸,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至今北京水系结构依然是当年郭守敬治水时的框架,通过郭守敬博览城。展现其在天文水利上的不朽业绩。我发现同学们在听这些内容时,一个个聚精会神,兴趣盎然、自豪感、亲切感溢于言表。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适应学生,因势利导,鼓励带动,激发兴趣;学生能积极配合,主动探索,发展自我,师生共赢,历史教学生动起来,高效课堂才会越走越稳。农村初中控辍问题除了需要政府和学校自觉行动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参考文献:
  [1]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2期
  [2]李社利.五环节教学法——历史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3期
  [3]杨炳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