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作文批语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作者】 文 艳

【机构】 四川省西充县西充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作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付出撞击到学生的心灵,以便他们能敞开紧闭的心扉,从心底把你当作良师益友,喜欢你,从而喜欢你上的作文课,并爱上写作。作文批改给师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作文批语恰是平台上的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用好了也更温暖的模式。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降低他们写作时的心理压力,创造一个平等的师生互动局面。
  如何才能写好作文批语,发挥它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鄙人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反省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为人师表,责任第一。
  ①“主题鲜明,语句较通顺,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层次也分明,但内容有点空洞。”②“内容空洞?你才空洞!”①处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在第一次作文批改中给9班一名叫郭清的同学写的作文批语。②处是这位同学在反馈批改信息时所写。我一个标点也不变的把它抄录下来,现在权作警示!但在当时,我气急败坏,刚上台就被自己的学生损,差点连底气也没了。我辗转反侧,痛苦而认真地反省了自己,最后在记事本上写下一句:你批语本就内容空洞,又能给学生多少切合实践的指导呢?
  这种“批语公式”用在不同的文体批改中都适用,只需换几个字,省时省事。可这是教师懒惰,不负责任的表现。批语全是废话套话,它不但抽象、生硬、古板,而且缺乏感情,教师的批语都如此,又怎么能指导好学生作文和激起他们内心表达书写的兴趣与激情?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主导者都没有责任心,又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如何为学生树立榜样? 
  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与前一种相反,就是责任心太强,具体表现为:老师在批语中眉毛胡子一起抓,从大到标题、开头、结尾篇章结构到小的错别字、语法、修辞,只要有一丝纰漏,几乎全批出来。学生习作被批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漓,甚至面目全非。日子一久,不仅老师累,学生也生腻,搞得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我们可在学生作文的具体位置就训练重点(非训练重点可淡化处理)需要改动之处用线条或是其他符号标识一两处出来,再写上眉批或旁批之类,譬如“这段内容对表现人物的性格似乎不太恰当”“此段与下一段对调如何”等之类,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就能具体着手斟酌修改了。当然。千万记着别用冰冷的判官语言,尽量用商量的语气,,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点拨,因为你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这对他们日后的个性发展与写作特色均有帮助。
  所以,在批语中,教师务必做到有的放矢,少定目标,重点突出,有计划,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讲究文采,幽默风趣
  批语在内容上落实了,还应力求形式上的美,讲究文采,给学生以示范。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批语也是教师的作品,准确精美又有韵味的批语,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语言运用的示范熏陶,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会让他们铭记甚至受益终生。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往往就是靠熏陶感染自然内化而成,而非耳提面命严格训斥而出。教师批语的干瘪空洞、呆板生硬,势必会对学生作文造成不良影响。可时间紧,任务重,有时难以让自己写出精美而有意义的文字来,但我们可以引用化用一些古诗文、寓言、名言警句、生动比喻等来加以评品。我常引用些古诗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来作批语。久了,他们也会自觉地在他们的习作中引用化用起古诗文来,虽然有时生硬了些,但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幽默风趣的文字是批语讲究文采的一种体现,更是一个人的素养、智慧与心胸宽广的外现。教师如能在作文批语中运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尤其是用它来指出错误,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被接受,印象也更深刻,教师的形象也会更丰满。高二时一次写一篇关于“诚实”的话题作文,交上来的作文中有两篇几乎一模一样,我心平气和地在他们作文中写了一句相同的批语:你和另一位同学真是“心有灵犀”,难道是一母同胞的“双胞胎”!作文发下去后,两位同学都来找了我,承认并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的批语务必力求准确和具有示范作用。
  关爱鼓励,忠言顺耳
  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批语提示再做自改,发现一学生没动作,我轻轻走到他旁边,原来还直盯着那几行批语,在其中有表扬的地方已画上了标记。我轻声问:“不懂吗?”“不是。老师,你真的在表扬我吗?”我点点头。他腼腆地低下头,一脸的喜悦。后来,这位同学的作文突飞猛进,语文成绩也好起来,去年高考取得了126分的好成绩。
  有时,学生最关心的不是那些指点迷津的技能技巧,而是颇费心思地从你批语的字里行间窥视找寻教师对待他的态度。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来自于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老师的主观因素,那就是作文批语,这批语不仅是师生之间就作文进行的心理沟通,更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热情呼唤。有人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那么,有些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很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
  所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惜你那点微不足道的关心与爱护,更不要舍弃你的鼓励与表扬,它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荣誉感和紧迫感。尤其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可以专挑其优点并及时给以鼓励表扬。教师一定要敢于鼓励并善于鼓励但不是滥用鼓励。
  当然,在坚持鼓励优点的同时,教师也不能纵容缺点。但教师在指出缺点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固然不错,但想想现在糖衣片、保健药品等“良药甜口”的经济效益,教师在作文批语中也不凡多用亲切委婉的语言,间接地提出批评。有时,“忠言顺耳”会更“利于行”。教师最好不直接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他们,而应该尊重他们的写作劳动,淡化分数,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冰冷尖刻的语言,轻则学生不以为然,重则导致师生对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情。一旦学生开始厌恶教师,那就坏了,厌师是厌学的信号。
  因此,在作文批语中,教师务必多用“顺耳”忠言,多用亲切委婉、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语言来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文更是如此。而教师写批语其实就是在作文。教师如果把这种作文写好了,定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细细的关爱和无声的熏陶,教会了他们作文,也感染了他们去体会如何做人,更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增强了自信心,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