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做学生成长路上引领者
【作者】 杜江萍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是如此。但这一个个生命的驿站却能构成学生整个人生。老师不能只做学生生命中的过客,而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一、做学生成长的伴随者
摸底,深入了解学情,是带好一个班的基础。要想深入了解一个班的真实情况,就必须了解这个班上孩子的思想、习惯、个性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便在日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不要找教过这个班级的老师,而应该花一定时间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学习生活习惯、学生课堂内外纪律、学生个性的差异,为自己获取班内学生情况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沟通,获取学生信任,是带好一个班的关键。爱是净化心灵的源泉,赏识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微妙的接触。”与学生沟通,既是让教师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了解老师、相信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老师。怎样沟通效果最好?首先要想好沟通的方式与场合,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又不能留下痕迹。课堂发言时、作业批改时、课间活动时,都是很好的沟通时机。经常学生说说话,与学生做做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取学生的信任。在学习中多给学生以鼓励,用心发现学生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比如在作文批改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细小的成绩,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学生用红红的笔画上醒目的红双圈,那是对学生的的肯定,更是对学生的鼓励。每个学生都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教师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去温暖一个心灵,创造一个奇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放大学生的优点,美化学生的优点,真正做到从心底去赏识自己的学生,是做教师应该坚守的信念。
辅导,实现因人而异,是带好一个班的保障。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或纠正。利用班队课精心组织活动,加强学生间的友好交流,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也会要人而异进行辅导。郑是个特殊学生,上课时手脚不停地抖动,既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老师的授课情绪,但这是孩子的一种病态,作为教师无能改变,为了减小他抖动的幅度,只要不讲课,我就会陪着他做作业,陪着他说话,对他进行心理辅导。
二、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注重阅读引领,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积累,我采用了校内课外阅读和校外课外阅读两种形式。综合多种阅读信息,定期给班上同学推荐阅读书,并定期在班上召开读书交流会。为了发挥学生个性阅读,在指定部分必读内容的基础上,经常给班上男女同学分别推荐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男孩子喜欢动物、有挑战性,就推荐《艰难的归程》,女孩子性格文静、心思细腻,就推荐《绿山墙的安妮》。为了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发挥集体力量在教室内办起了图书柜,让班上每个同学将自己看过的书放在班上,组建班级图书柜,进行交换阅读,一学期一换,指定专人整理,自己借阅,自主记载。既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以辅导。一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课间,我去找同学彭,然而我却失望了,做正在做功课,我就回了家,‘他想成名’!我自言自语着想……”“第二天上体育课,我看见龚正在踢足球,汗流浃背,那边的女同学正津津有味在看着,评论着。我闷闷不乐,独自买了一瓶汽水喝,又想‘他想出风头’……”当我看到这篇孩子发自内心的独白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叹,一个12岁的孩子不知道生活中该干什么,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深深反思我们教育工作的同时,在评语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孩子,学着他们去做做,不是为了出名,只为让你生活丰富起来,只让自己快乐起来,老师相信你。”慢慢地我发现他不再是无所事事了。其实,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不仅要写在了学生的作文本上,更是写进学生的心灵里。
注重习惯引领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作,从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习得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开展学习,自主进行日常生活处理,在良好的习惯中自主成长。
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其中有探索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有耕耘的艰难,也有收获的欣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可以没有毫言壮语,也不追求一生辉煌,但求踏实一世!用自己的热情去引领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一、做学生成长的伴随者
摸底,深入了解学情,是带好一个班的基础。要想深入了解一个班的真实情况,就必须了解这个班上孩子的思想、习惯、个性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便在日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不要找教过这个班级的老师,而应该花一定时间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学习生活习惯、学生课堂内外纪律、学生个性的差异,为自己获取班内学生情况取得了第一手材料。
沟通,获取学生信任,是带好一个班的关键。爱是净化心灵的源泉,赏识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微妙的接触。”与学生沟通,既是让教师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了解老师、相信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老师。怎样沟通效果最好?首先要想好沟通的方式与场合,既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又不能留下痕迹。课堂发言时、作业批改时、课间活动时,都是很好的沟通时机。经常学生说说话,与学生做做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取学生的信任。在学习中多给学生以鼓励,用心发现学生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比如在作文批改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细小的成绩,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学生用红红的笔画上醒目的红双圈,那是对学生的的肯定,更是对学生的鼓励。每个学生都有一颗非常敏感的心,教师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去温暖一个心灵,创造一个奇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放大学生的优点,美化学生的优点,真正做到从心底去赏识自己的学生,是做教师应该坚守的信念。
辅导,实现因人而异,是带好一个班的保障。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或纠正。利用班队课精心组织活动,加强学生间的友好交流,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也会要人而异进行辅导。郑是个特殊学生,上课时手脚不停地抖动,既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老师的授课情绪,但这是孩子的一种病态,作为教师无能改变,为了减小他抖动的幅度,只要不讲课,我就会陪着他做作业,陪着他说话,对他进行心理辅导。
二、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注重阅读引领,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积累,我采用了校内课外阅读和校外课外阅读两种形式。综合多种阅读信息,定期给班上同学推荐阅读书,并定期在班上召开读书交流会。为了发挥学生个性阅读,在指定部分必读内容的基础上,经常给班上男女同学分别推荐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男孩子喜欢动物、有挑战性,就推荐《艰难的归程》,女孩子性格文静、心思细腻,就推荐《绿山墙的安妮》。为了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发挥集体力量在教室内办起了图书柜,让班上每个同学将自己看过的书放在班上,组建班级图书柜,进行交换阅读,一学期一换,指定专人整理,自己借阅,自主记载。既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以辅导。一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课间,我去找同学彭,然而我却失望了,做正在做功课,我就回了家,‘他想成名’!我自言自语着想……”“第二天上体育课,我看见龚正在踢足球,汗流浃背,那边的女同学正津津有味在看着,评论着。我闷闷不乐,独自买了一瓶汽水喝,又想‘他想出风头’……”当我看到这篇孩子发自内心的独白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叹,一个12岁的孩子不知道生活中该干什么,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深深反思我们教育工作的同时,在评语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孩子,学着他们去做做,不是为了出名,只为让你生活丰富起来,只让自己快乐起来,老师相信你。”慢慢地我发现他不再是无所事事了。其实,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不仅要写在了学生的作文本上,更是写进学生的心灵里。
注重习惯引领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作,从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习得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开展学习,自主进行日常生活处理,在良好的习惯中自主成长。
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其中有探索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有耕耘的艰难,也有收获的欣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可以没有毫言壮语,也不追求一生辉煌,但求踏实一世!用自己的热情去引领每个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