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作者】 贾 宏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河舒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热爱读书需要一种氛围,氛围要靠我们营造。如果要培养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首先就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师生互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似乎也在被提问教学所慢慢淹没。当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学生积极举手回答的热闹场面。在如何营造阅读氛围这方面,教师、家长、学校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此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受到书香的熏陶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比学校多得多,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孩子受到书香的熏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有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家庭,他能不热爱读书吗?笔者有个三四岁的女儿,由于两个大人每天睡觉前都有看书的习惯,最初小女儿常常在一边玩耍,后来小女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看一些小人书(也许根本没看懂)。久而久之,孩子也形成了睡觉前都要看看书的习惯。
据专家研究,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首先家长就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其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同孩子一起去购书,去逛书店。让孩子感受一下读书氛围。如果条件许可,可以为孩子专门布置一间书房。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一些儿童书刊,抽时间读一些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后,家长要常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增进父母同孩子的感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
1.教师要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2.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按照苏武银老师的渔场教育理论,场景的创设对孩子的作用十分巨大。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育心理学家有告诉我们: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与兴趣,它是促进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而兴趣是构成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的牵引力和黏合剂。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为一种心理满足。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少年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感兴趣的一项进行研读,感悟卖木雕少年的形象,课堂上呈现出的每个学生的津津乐道的参与其中,他们自主的选择阅读内容,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以至交流时的独到见解使人感到欣慰,尤其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后,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说,并请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学生有的抓住外貌写“朴实健康”,有的抓语言和动作写“热情”,有的抓住语言写“心灵美”。从学生的板书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卖木雕少年的形象所感、所悟各有不同,所得目的也不一样。
3.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室内可挂贴有关读书的名言条幅。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班委或中队可以定期出关于读书的墙报或黑板报。《学习园地》可以开设读书专栏,里面张贴孩子们读书的成果,例如读书笔记、优秀习作等。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号召孩子们交换图书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我校部分班级开展的“好书换着看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4.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班队会开展读书活动,以活动营造读书氛围。班上经常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读书成果,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我校三年级二班每学期进行的“读书大王”、“故事大王”、“背诗大王”、“采蜜大王”评选,在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方面做得相当成功。该班成了我校阅读氛围最浓厚的班级。我班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之星”评选对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之星”?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班刊、手抄报等信息平台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使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班每学期编辑了班刊《雪浪花》,同学们轮流主办。为了提高办刊质量,孩子们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撰写习作稿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三、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孩子浸润在书香里成长
最近两年,我校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效果十分明显。这对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大量图书,创造阅读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学校要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书源。我校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积极购买大批新书。此外,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加强了对各类图书的管理。完善了图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图书室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班也建立了班级图书角,鼓励同学们利用零花钱买书,订阅书报杂志,并相互传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让孩子热爱读书,我们就该为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语文是美好的,阅读更是令人神往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什么叫“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快乐。
一、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受到书香的熏陶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比学校多得多,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孩子受到书香的熏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有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家庭,他能不热爱读书吗?笔者有个三四岁的女儿,由于两个大人每天睡觉前都有看书的习惯,最初小女儿常常在一边玩耍,后来小女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看一些小人书(也许根本没看懂)。久而久之,孩子也形成了睡觉前都要看看书的习惯。
据专家研究,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首先家长就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其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同孩子一起去购书,去逛书店。让孩子感受一下读书氛围。如果条件许可,可以为孩子专门布置一间书房。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一些儿童书刊,抽时间读一些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后,家长要常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增进父母同孩子的感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
1.教师要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2.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按照苏武银老师的渔场教育理论,场景的创设对孩子的作用十分巨大。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育心理学家有告诉我们: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与兴趣,它是促进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而兴趣是构成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的牵引力和黏合剂。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为一种心理满足。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少年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感兴趣的一项进行研读,感悟卖木雕少年的形象,课堂上呈现出的每个学生的津津乐道的参与其中,他们自主的选择阅读内容,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以至交流时的独到见解使人感到欣慰,尤其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后,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说,并请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学生有的抓住外貌写“朴实健康”,有的抓语言和动作写“热情”,有的抓住语言写“心灵美”。从学生的板书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卖木雕少年的形象所感、所悟各有不同,所得目的也不一样。
3.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室内可挂贴有关读书的名言条幅。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班委或中队可以定期出关于读书的墙报或黑板报。《学习园地》可以开设读书专栏,里面张贴孩子们读书的成果,例如读书笔记、优秀习作等。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号召孩子们交换图书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我校部分班级开展的“好书换着看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4.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班队会开展读书活动,以活动营造读书氛围。班上经常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读书成果,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例如,我校三年级二班每学期进行的“读书大王”、“故事大王”、“背诗大王”、“采蜜大王”评选,在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方面做得相当成功。该班成了我校阅读氛围最浓厚的班级。我班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之星”评选对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之星”?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班刊、手抄报等信息平台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使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班每学期编辑了班刊《雪浪花》,同学们轮流主办。为了提高办刊质量,孩子们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撰写习作稿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三、营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孩子浸润在书香里成长
最近两年,我校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效果十分明显。这对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大量图书,创造阅读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学校要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书源。我校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积极购买大批新书。此外,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加强了对各类图书的管理。完善了图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图书室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班也建立了班级图书角,鼓励同学们利用零花钱买书,订阅书报杂志,并相互传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让孩子热爱读书,我们就该为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语文是美好的,阅读更是令人神往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什么叫“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