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举措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 岑春佳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鹧鸪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也一直是探索的难题。高效课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的被调动起来,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本文就此开展讨论。本文笔者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当我们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从长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体验来看,本人认为形成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生字教学基本上是通过机械、反复地读、写来实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情况下不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开口与人交流,交际习惯和交际能力差;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步骤,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常常觉得无话可说,不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思想感情,进而厌倦作文、害怕作文。这些状况足以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思,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如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带着兴趣来学习,就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强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熟悉学生的喜好,从喜欢老师逐渐的过度到喜欢上语文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逐渐的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其他学生也会纷纷的进行模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活课堂,提高效率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3、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授语文知识为主,学生以听取知识为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过程,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需要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进行学习,进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将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语文方面的动画等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掌握了。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的语文知识。教师通过不断的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注重能力锻炼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主要有四个方面: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审题、分析思考、作业与检查。其中,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能把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及教学效果反映和表现出来,也能反映他们的学习习惯、态度,以及德育结果。良好作业习惯主要表现在认真的态度、富有创造性、清晰的思路、先作业再作业后检查、工整的书写等。小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综合过程,这与在小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一样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们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清这个世界,要意识到学生的情感、生活、心理等活动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些,学生才能从学习中更好地去感受自然、融入社会、感悟人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下,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梁江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考试周刊,2013,10(55):40-41. 
  [2]王彦生.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2(24):11-12. 
  [3]刘瑞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3,10(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