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张 梅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青山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的有效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教师要从根本上予以重视。有效的写作方法是提高写作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探究、多钻研。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作文教学的不足
1.语文课本中缺乏专门的作文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不能有效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平时不积累、不钻研、阅读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也惧怕上作文课,不知如何上作文课,即便硬着头皮上了一节,也只是放“空头大炮”,有时只言片语后随便写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写,不能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这样的作文课,学生烦,老师愁。
2.学校对作文教案没有统一要求,教师往往东拼西凑,没有可操作性
教案的应付反映了教师的不重视,学校的不重视。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也常常被语文霸占,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而来?
3.学生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不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若是离开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学生平时不观察生活、不感悟人生,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因此照抄、模仿,导致每次作文出现雷同现象。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就会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认知,作文教学也应配合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改变。很多学生接触的书的种类及数量都很少,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加工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写不出优秀而有个性的作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充足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写作不单是文字的拼凑和组织,还需要包含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每次作文课抛给学生的作文命题都过于单调,主题单一,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
2.博览群书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作文所需要的美句、好词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大多来自于阅读。教师可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段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其中的“头晕目眩”“啜泣”很准确地把作者遇险时恐惧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3.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好句子、好段落必须经过测验过关。
4.问题要明确
由于初中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少年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提高阶段的中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
5.勤练笔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综上所述,作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军.教师成长关键词[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但方志.利用学生优秀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2002(0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艰辛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作文教学的不足
1.语文课本中缺乏专门的作文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不能有效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
平时不积累、不钻研、阅读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也惧怕上作文课,不知如何上作文课,即便硬着头皮上了一节,也只是放“空头大炮”,有时只言片语后随便写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写,不能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这样的作文课,学生烦,老师愁。
2.学校对作文教案没有统一要求,教师往往东拼西凑,没有可操作性
教案的应付反映了教师的不重视,学校的不重视。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也常常被语文霸占,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而来?
3.学生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不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若是离开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学生平时不观察生活、不感悟人生,写作时大脑一片空白,因此照抄、模仿,导致每次作文出现雷同现象。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就会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认知,作文教学也应配合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改变。很多学生接触的书的种类及数量都很少,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加工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写不出优秀而有个性的作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充足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写作不单是文字的拼凑和组织,还需要包含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每次作文课抛给学生的作文命题都过于单调,主题单一,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
2.博览群书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作文所需要的美句、好词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大多来自于阅读。教师可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段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其中的“头晕目眩”“啜泣”很准确地把作者遇险时恐惧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3.多积累词语、锦句
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学生的词语资源丰富与否,所以,我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培养:一是每人自备一个词语小册子,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着,要求每天一读;二是在词语教学中进行辐射,如讲到“五颜六色”时,告诉学生还有“五光十色”与此同义;三是开展活动。如“背词比赛”“词语接力”等等。四是过硬关,即课文中的字、词、好句子、好段落必须经过测验过关。
4.问题要明确
由于初中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少年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提高阶段的中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
5.勤练笔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综上所述,作文的有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军.教师成长关键词[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但方志.利用学生优秀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