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学语文优质课堂理念的实践性分析

【作者】 王晓东

【机构】 山东省临沂新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出许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1)。
  二、优质课堂理念综述
  《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共分为六大章,依次从师德开始,到课堂,到学生,到家长,到教师,可谓系统全面的把构建和谐课堂的理念介绍的淋漓尽致。书中列举了许多优秀教师以及教育家的教学实例,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让我们学习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理念,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教师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优质课堂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
  我们整合了县编和市编教学案,提出要求,让学生先在课下以课本为主,自主探究预习,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再合作讨论,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得到结论。目的是将课堂向课下延伸,向自习要效率。
  第二步:课堂探究
  通过听评课,利用素质教育课堂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改进;通过对学生和学习小组的表现打分以及单元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模块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调动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任务职责
  每学期都要先划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检查作业,讨论预习问题,并上课堂展示预习成果,主持讲解新课或说明解题的思路方法,在自习时间找时间组织每日一题活动。具体由课代表安排,小组长组织实施。
  (2)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个人课堂表现的得分大部分由全体学生共同评价,课代表负责记录,个人得分计入小组得分。课代表及时检查各个小组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评价打分。谁做得好,那个组优秀,到期末一合分一目了然,交给班主任作为评优选聘的主要依据。
  (3)调动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占领课堂,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构建突出学生活动的互动探究程序,调动学生,放手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一旦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很多事就可以由课代表安排,由组长组织学生去自觉完成,老师随时做好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就可以了!在课堂上以指定、随机、抽签、击鼓传花等多种方式,鼓动学生上讲台,敢于探究质疑,争论辨析,力争迸射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探”达“思”,促进发展。同时注意通过课堂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提高效率(4)。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为早上的家庭作业情况不好,就会怒气冲冲的直进教室,先把学生骂一顿,然后再上课,在这个时候,自己是出了气了,学生也安静了,但却发现学生的思维迟钝了,发言也不积极了,反之,教师的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学生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好。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即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力求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讲给学生听,不多说废话。从而有效的统领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
  第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余地,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给学生,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教学生“渔”,而不是送给学生“鱼”,我觉得教师要敢于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课前要让学生预习,不作任何提示和讲解,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其次,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注意学生不会的东西,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提示、点拨;再次,在练习中要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余地,在课后的作业中,须设计新颖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讲究综合能力有效培养
  1、优质课堂是有效果的教学
  提升自身素养不仅是优质课堂的必要功夫,而且是教师享受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关于教师的幸福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象一下,我们老师课前有期望,盼望见到自己的好学生,去实践具有创造性和教学设计;课中有有创造,体验教学过程中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事件和情境,和谐的师生互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能审美,对课堂和劳动效果的审美。这样的老师可能是幸福的,他把工作当做一种人生快乐。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创造越大,快乐越多,如果没有创造和付出,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单调枯燥”的生活。
  2、优质课堂的可持续性
  新课标就要求让语文回归生活实际,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语文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也要注重综合实用性。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总之,新课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师生互动起来后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所以,对待学生多一些赏识和提醒,即使是批评也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掏着心窝说话,让学生知道你的诚心和善意,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将来的成功做准备的,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接近你,进而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对待学生要宽严适度,并根据学情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合学生互动探究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