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 程 楷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物理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天赋其实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够理想,而有些智力一般的学生,成绩却很出色,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学习上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笔者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融洽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教育家都认为: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感知现象、形成概念、揭示规律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催化或制约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老师应时刻扮演“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只有教师赋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克服偏爱的不良倾向,对不同的学生应赋予不同的爱,特别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重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的那些消极应付、畏惧回避、厌倦自卑、意志薄弱、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因素,教师应对症下药,绝不能采取讽刺打击的方法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应当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应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帮助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不但能够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我用一些科学家克服困难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用他们身上具有的高贵品质、坚强的意志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坚强学习意志的目的。如科学家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精力献给人类的科学事业,为人类创造具大财富.数学家陈景润凭着自己超人的意志,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计算、论证中寻找欢乐,探索真理。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凭靠自己的毅力,在贫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勇于探索、最终登上数学的高峰。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般来说,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最后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而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性质本身就要求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出发点探求物理知识的习惯。当实验现象被学生感知时,他们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对物理学习就会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现象的开始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结合起来,使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时,可以先做一个“烧瓶吞鸡蛋”的实验。现在一个烧瓶内放入一张纸并点燃,接着把一个新鲜熟鸡蛋剥去皮放在烧瓶口上,让学生观察。一会儿,烧瓶内的纸因缺氧不再燃烧后,可以看到鸡蛋被慢慢拉长变细吞入瓶内,同时又发出一声响亮的打“嗝”声。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烧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入瓶内呢?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会高效率地学习本节内容。
四、发掘德育因素。
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单靠培养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要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习的责任感,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运用课后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伟大的发现、科技成就等,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爱迪生,牛顿等物理学家的事迹及成材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科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结合教学我还讲过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看了大江截流的现场直播,我不失时机的讲了工地上的大型运料车、计算机控制中心等设备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将有新的飞跃,如果不认真学习,当个普通劳动者也不合格,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五、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重视加强物理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1、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定义、公式、定律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2、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取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学生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运算技能训练还是必须的。但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而不是搞“大运动量训练”。同时应加强运算的限时训练,出题比赛,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增强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想学好物理。能学好物理的心理优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融洽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教育家都认为: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动地感知现象、形成概念、揭示规律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催化或制约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老师应时刻扮演“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只有教师赋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克服偏爱的不良倾向,对不同的学生应赋予不同的爱,特别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重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的那些消极应付、畏惧回避、厌倦自卑、意志薄弱、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因素,教师应对症下药,绝不能采取讽刺打击的方法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应当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应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习意志。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帮助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不但能够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中,我用一些科学家克服困难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用他们身上具有的高贵品质、坚强的意志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坚强学习意志的目的。如科学家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精力献给人类的科学事业,为人类创造具大财富.数学家陈景润凭着自己超人的意志,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计算、论证中寻找欢乐,探索真理。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凭靠自己的毅力,在贫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勇于探索、最终登上数学的高峰。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般来说,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最后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而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性质本身就要求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出发点探求物理知识的习惯。当实验现象被学生感知时,他们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对物理学习就会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现象的开始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结合起来,使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时,可以先做一个“烧瓶吞鸡蛋”的实验。现在一个烧瓶内放入一张纸并点燃,接着把一个新鲜熟鸡蛋剥去皮放在烧瓶口上,让学生观察。一会儿,烧瓶内的纸因缺氧不再燃烧后,可以看到鸡蛋被慢慢拉长变细吞入瓶内,同时又发出一声响亮的打“嗝”声。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烧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入瓶内呢?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会高效率地学习本节内容。
四、发掘德育因素。
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单靠培养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要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习的责任感,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运用课后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伟大的发现、科技成就等,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爱迪生,牛顿等物理学家的事迹及成材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科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结合教学我还讲过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看了大江截流的现场直播,我不失时机的讲了工地上的大型运料车、计算机控制中心等设备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将有新的飞跃,如果不认真学习,当个普通劳动者也不合格,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五、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重视加强物理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1、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定义、公式、定律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2、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取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学生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运算技能训练还是必须的。但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而不是搞“大运动量训练”。同时应加强运算的限时训练,出题比赛,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增强他们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想学好物理。能学好物理的心理优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