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给一缕阳光,灿烂他们的心灵——单亲家庭问题子女教育案例

【作者】 杨和清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裕展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伴随离婚率的高涨,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造成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导致有的孩子谁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一只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无数资料显示:一个从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关爱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很难从他身上找到责任感、同情心,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离异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忽略或行为上的放任,使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幸福和纯真,变得灰暗、痛苦、茫然、自卑、任性,假如,这种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引导和调节,就会发展成情绪和行为有障碍的特殊学生。
  案例1:
  杨某,女,9岁,我校四年级学生,2011年转入我校,刚来时性格开朗、乐观,成绩名列前茅,爱帮助同学,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2012年,她的父母离婚了。然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平时她在学校住宿,周末一个人在出租房度过。后来她变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学习成绩不如以前好了,整天郁郁寡欢,一个人发呆,不愿与同学交往,孤独无助的表情让人看了很心疼。
  案例2:
  陈某,男,10岁,五年级学生,2012年,他的父母离婚了。然后母亲改嫁,父亲长期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除了负责他穿衣吃饭,从没有和他做过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智力反应也很一般,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他与同学交往,宿舍里,不和同学一起吃饭,逃避别人,老师批评毫无效果。
  案例3:
  展某,男,10岁,五年级学生,打架,欺负同学,不守纪律,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偷工减料。
  经调查知道,家庭条件优越。自父母离异后,平时由父亲监管,因工作忙碌,父亲平时无暇顾及孩子,就把孩子转到我们寄宿制小学就读,平时在学校住宿、吃饭都不存在问题,但每逢周末,孩子就无法正常吃饭,因此,给孩子的零用钱较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他的母亲由于不经常跟孩子在一起,觉得对不住孩子,每次看孩子时就给孩子买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玩的,还给大量的零花钱,一旦父亲对孩子严厉时,孩子还会跑到母亲哪儿去躲避。
  案例4:
  吴某,女,独生女,离异型家庭。在父母离异后,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居住。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中下。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做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四年级刚开始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偏上,下学期成绩开始下滑。
  要教育好这些学生,首先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开始,利用学校每年对新生建立基本信息卡为契机,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2.用爱心抚慰创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种以心换心的活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在教育中一味冷落、嫌弃、训斥、批评、处罚,往往会导致单亲家庭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与老师、同学、家长间处于对立状态,从而偏离人生轨道。因此,老师的爱心往往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润滑剂。教育乃是爱的事业,师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意味着理解尊重、关心爱护、信任鼓励、宽容相待。只有“动之以情”,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才能消除对立的状态。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把握住爱的原则,以爱为基础,筑起成功教育的大厦。如:杨某,在我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我把她的家庭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每年减免她的学杂费,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最大的照顾。
  3. 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不在不幸之中,也特别幸运。
  4.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如:展某,玩游戏,看电视,常常忘记自己的作业。我们对他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有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同时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同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6.辅以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班主任转化单亲家庭子女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教育单亲家庭子女学生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在反复中坚持教育,在反复中吸取教训,循循善诱。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断进步。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编号:GS[2014]GHB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