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 张 颖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管仲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小学生天性好动,肌肉、韧带、骨头或关节受伤的危险性很高,运动损伤逐年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由于绝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属业余性质,运动技术及身体素质相对薄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要为常见,有的甚至非常严重。因此,为防止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必要对中小学生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其运动损伤的规律和原因,以提出有效的治疗和防止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建议,这对一名中小学生在今后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处理措施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省淄博市14所中小学的学生514名,年龄介于8-12岁(小学生,共371人)及13-19岁(中学生,共143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13篇,其中区县体育局资料6篇,网上浏览7篇了解到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
1.2.2 数理统计法
对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率,常见的损伤的程度和类别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原因、恢复等情况设计问卷,共发出560份,回收525份,回收率93.7%,其中有效问卷514份,占回收问卷的97.9%。
1.2.4 归纳法
对运动损伤的原因,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常见的应急措施及伤后功能或复性训练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总结。
2分析讨论
2.1 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514名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0.7%,共55名115例。
2.1.1男生多于女生
近三分之二的运动创伤发生在男生身上,而女生则占研究报告中的三分之一左右。
2.1.2下肢多于上肢
受伤部位多发生在下肢(约51%),其次为上肢(约28%);当中又以踝及膝关节受伤的频率较高(分别占23.5%及13.9%),手指受伤则占第三位(约12%),另外,小腿、足、肘、头面部也有较多损伤。
2.1.3肌肉挫伤最为普遍
各种创伤中以肌肉挫伤最为普遍(约26%)。其次为韧带扭伤(约20%)及拉伤(约19%),过半(约52%)的创伤皆因直接撞击或扭转(如落地时扭到踝关节)而造成。
2.2 运动损伤的原因
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肌力小,身体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动作技术要领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差,这种内源性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械、精力不集中、疲劳性损伤及他人造成的损伤等外源性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2.3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
运动损伤并不与运动时间成正比,而与体育活动方式有关,因为参加体育俱乐部训练、比赛造成的运动损伤高达62%,明显高于体育课中出现的运动损伤。
2.3.1运动项目
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这与对抗性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有关。
2.3.2 性别
男生主要喜欢一些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活动,如足球等,而女生则更偏重个性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如体操,网球等。所以,男生运动损伤比女生严重。
2.3.3 年龄
调查发现: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时小学生的2倍,14岁以上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
2.3.4教练水平
资料显示多数教练员水平偏低,在安排中小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时缺乏科学性。
2.4对运动损伤的科学性处理方法
2.4.1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要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搓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顿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淤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治疗方法也不同。
擦伤——及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再对侧脑作结。
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2.4.2 受伤后的修养与训练安排
2.4.2.1 认真对待,积极治疗。受伤后应立即进行治疗,切不可延误,即使是轻伤,也不要掉以轻心。
2.4.2.2 保证休息和营养。出积极治疗外,还要保证休息和适当的饮食营养,以加快康复。
2.4.2.3 积极配合理疗和药疗。
2.4.2.3.1 按摩疗法。按摩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经济,简便。
2.4.2.3 中草药疗法。用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经济有效,操作简便。
2.4.2.4 西医疗法
手术疗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激光技术及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使运动损伤的治疗更加快速和准确。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青少年运动损伤中肌肉挫伤最为普遍,其次为韧带扭伤,以下为拉伤,骨性损伤较少;闭合性损伤较多,开放性损伤较少,这与青少年的解剖理特点、素质特点及运动项目、教练水平相关。当发生运动损伤后要及时针对伤情采取上述科学性措施予以诊治。
3.2建议
青少年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出如(下转第29页)(上接第16页)下建议:
3.2.1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训练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的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
3.2.2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训练后必须做一些伸展放松练习,以加速运动部位的恢复。3.2.3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不要经常过度训练,做动作时不要速度太快和突然启动。
3.2.4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J].http://soft3721.com
[2]黄叔怀、郑隆榆等.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84-294
[3]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胡晓斌.运动损伤推拿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5]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关键词: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处理措施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省淄博市14所中小学的学生514名,年龄介于8-12岁(小学生,共371人)及13-19岁(中学生,共143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13篇,其中区县体育局资料6篇,网上浏览7篇了解到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
1.2.2 数理统计法
对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率,常见的损伤的程度和类别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原因、恢复等情况设计问卷,共发出560份,回收525份,回收率93.7%,其中有效问卷514份,占回收问卷的97.9%。
1.2.4 归纳法
对运动损伤的原因,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常见的应急措施及伤后功能或复性训练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总结。
2分析讨论
2.1 中小学生运动损伤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514名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0.7%,共55名115例。
2.1.1男生多于女生
近三分之二的运动创伤发生在男生身上,而女生则占研究报告中的三分之一左右。
2.1.2下肢多于上肢
受伤部位多发生在下肢(约51%),其次为上肢(约28%);当中又以踝及膝关节受伤的频率较高(分别占23.5%及13.9%),手指受伤则占第三位(约12%),另外,小腿、足、肘、头面部也有较多损伤。
2.1.3肌肉挫伤最为普遍
各种创伤中以肌肉挫伤最为普遍(约26%)。其次为韧带扭伤(约20%)及拉伤(约19%),过半(约52%)的创伤皆因直接撞击或扭转(如落地时扭到踝关节)而造成。
2.2 运动损伤的原因
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肌力小,身体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动作技术要领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差,这种内源性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械、精力不集中、疲劳性损伤及他人造成的损伤等外源性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2.3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
运动损伤并不与运动时间成正比,而与体育活动方式有关,因为参加体育俱乐部训练、比赛造成的运动损伤高达62%,明显高于体育课中出现的运动损伤。
2.3.1运动项目
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这与对抗性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有关。
2.3.2 性别
男生主要喜欢一些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活动,如足球等,而女生则更偏重个性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如体操,网球等。所以,男生运动损伤比女生严重。
2.3.3 年龄
调查发现: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时小学生的2倍,14岁以上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比率明显增高。
2.3.4教练水平
资料显示多数教练员水平偏低,在安排中小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时缺乏科学性。
2.4对运动损伤的科学性处理方法
2.4.1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要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搓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顿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淤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治疗方法也不同。
擦伤——及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再对侧脑作结。
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2.4.2 受伤后的修养与训练安排
2.4.2.1 认真对待,积极治疗。受伤后应立即进行治疗,切不可延误,即使是轻伤,也不要掉以轻心。
2.4.2.2 保证休息和营养。出积极治疗外,还要保证休息和适当的饮食营养,以加快康复。
2.4.2.3 积极配合理疗和药疗。
2.4.2.3.1 按摩疗法。按摩是治疗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经济,简便。
2.4.2.3 中草药疗法。用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经济有效,操作简便。
2.4.2.4 西医疗法
手术疗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激光技术及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使运动损伤的治疗更加快速和准确。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青少年运动损伤中肌肉挫伤最为普遍,其次为韧带扭伤,以下为拉伤,骨性损伤较少;闭合性损伤较多,开放性损伤较少,这与青少年的解剖理特点、素质特点及运动项目、教练水平相关。当发生运动损伤后要及时针对伤情采取上述科学性措施予以诊治。
3.2建议
青少年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出如(下转第29页)(上接第16页)下建议:
3.2.1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训练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的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
3.2.2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训练后必须做一些伸展放松练习,以加速运动部位的恢复。3.2.3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不要经常过度训练,做动作时不要速度太快和突然启动。
3.2.4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J].http://soft3721.com
[2]黄叔怀、郑隆榆等.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84-294
[3]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胡晓斌.运动损伤推拿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5]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