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者】 杨肖旦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城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构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这里山大沟深,东西横贯150公里。全县90%以上是藏族同胞,属藏族聚居区。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藏族学生,多数来源于农牧山区。这些天真的孩子都是一颗颗幼苗,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有心理发展目标。作为老师要懂得孩子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特点,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自信心,努力开启孩子心理这一宝库。     
  常听许多学生家长抱怨:“孩子大了,反而越来越难管了!”“你说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你说的再有理,他就是不听”这不只是家长们的感受,学校里的老师也有同感。这反映出至今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我们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现在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但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渴望和他人交流、沟通、希望有符合自己意愿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果老师和家长完全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就容易与孩子在心理上形成隔阂,从而造成情感教育上的真空。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隔阂,构建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让我们跟着新课改走。
  新课程要求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构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和学生,二者属主从关系,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作,不能违抗,否则,就是不听话,就是坏学生。甚至老师是错误的,学生也得接受。如:曾经有一位老师在教韵母时,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混淆教在一起,学生也就照着老师读的音记了下来,后来一直到小学毕业还很难纠正过来。类似知识性的错误还很多。老师也不是什么完人,老师说的并非什么都是正确的,所以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一、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
  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值得学生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很聪明能干,也值得老师学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错误总是难免的,但要知错就改,尤其是老师,不要为了自己的尊严,错了也不好意思纠正,这样就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做到平等、相互尊重,还要求老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情感上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而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你有一次不公平的行为,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的现象。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厚此薄彼,处理不公平,这不仅影响老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密切、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应是同事或朋友式的关系,教师的尊严就是学生的信任。有了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就能增强团结,密切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构建师生讨论的关系
  师生之间应和睦相处,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的真诚伙伴和朋友。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像爱护自己的儿女那样,无私而坦诚。我在课余十分钟里总是和学生们聚在一起“闲谈”和“娱乐”,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我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个性,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有学生围拢过来说这问那,我给他们解难释惑,这样既和学生交流了思想,又融洽了感情。过去人们总是认为,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往往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他们想说话而没有办法说,从而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压抑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更不利于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反之,老师先把书上的知识性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这样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 
  三、构建老师为学生服务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高高在上,是学生的权威者,学生则是老师的奴仆,一切只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老师只注重教,不管学生是否接受。
  每一个学生都是渴望进步的,我们应把信任、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心理学认为:赞赏、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自信心,是推动前进的动力。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用甜甜的微笑、激励的话语、恰到好处的评价,宽严适度的要求,为学生营造健康、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表现出来的善意等,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新的课改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在学校,在课堂,老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坏境和学习条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用自己的情感、能力和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达到新形势下教学的目的。
  四、构建为学生引路的关系
  新大搞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在是仅仅依赖老师对他们知识的灌输,而是希望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带路人。列如:从迭部到北京,有很多条路可走,但不是要老师带着走,如果光依靠老师带着走,学生不仅走得慢而且禁锢了他们的手脚,学生误认为只有一条路可走,如果老师引导学生从迭部到北京的路怎么走,让学生自己去走,他们将会走出很多条路,有的走得更快,效果更好,这就说明,老师引路比带路更好的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如果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出了错误和偏差,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