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开启“第三只眼”——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艺术

【作者】 李光伟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教委尚岩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造性工作艺术不仅要求班主任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穿越时空隧道给学生留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讲究“空白”的艺术,还要用新思维去审视发生在你周围的事情和你所处的环境,打开个性的“多棱镜”,开启你的“第三只眼”,正确地解读你的学生,用全新的思维方法去洗涤自己的旧观念,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中诸如知觉、灵感、启发等非理性的中介形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开启“第三只眼”
  创造性工作艺术不仅要求班主任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穿越时空隧道给学生留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讲究“空白”的艺术,还要用新思维去审视发生在你周围的事情和你所处的环境,打开个性的“多棱镜”,开启你的“第三只眼”,正确地解读你的学生,用全新的思维方法去洗涤自己的旧观念,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中诸如知觉、联想、启发等非理性的中介形式。实践证明,这些非理性的中介形式对班主任认识和处理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复杂、突发事件,有特殊的功效。
  一、思维的“灵光”
  知觉是一种平藕敏锐的感知能力形成的一种透彻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直觉思维是以敏锐的感知能力为基础的,而敏锐的感知能力的形成又是以日积月累的实践、思考、体验为条件的。所以,直觉思维通常是在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的思维中体现,就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
  班主任面对着几十个情趣不同、性格各异、活泼天真的小学生,他们每天都在“制造”各种事件,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不正常的,有的是属于常规的,有的是属于突发性的,班主任应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现象和事物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通常所谓的有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法则用在发现、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实际中去,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人的思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复杂状态,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临床”状态,原有的思维法则早已融汇到一个人特有的灵活的思维方式中去了,就好像一位武林高手练拳时的套路和招式在实战状态表现为极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直觉思维刚好表现了这样的随机性和灵活性。
  直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其一,直觉思维可以帮助班主任敏锐地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开一个缺口,这里发现问题就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引导我们探寻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直觉可以使班主任预感问题的所在以及问题的根源。其二,直觉思维可以帮助班主任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突破目标,并在多种思路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最终在各种各样的考察中选择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在情况复杂、优劣难辩的情况下进行最佳选择。记得下午放学,我拿着一叠数学试卷兴冲冲地来到教室,留住全体同学,汇报本次数学检测情况。这次数学考试全班都考得不错,并特别表扬了小乐同学,说他平时一贯虚心好学,勤奋刻苦,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受到老师的表扬,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去。突然,同桌推推小乐,并示意他看窗外,此时看到了正在焦急等着他的妈妈。这时他猛然想起早晨跟妈妈约好放学后到体育馆打乒乓球去的,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妈妈挥了挥手。看到小乐未经允许就站起来挥手,我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并严厉批评他骄傲自大,经不起表扬。小乐遭此突然的批评,委屈得流下了热泪。从此,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学生,期末学生手册评语栏里写着:成绩优良,但骄傲自满,希望今后谦虚谨慎,争取更大进步。直到开家长会我才明白,是老师冤枉了他,在“家校联谊会”上我诚恳地向他和他的妈妈道了歉。从此我感到,班主任处理一些复杂难辩的事情时,如果总是依循惯常的思维方式,没有洞察可能性的直觉思维,往往会把事情弄糟,甚至误人子弟,当时我认为,小乐受到表扬不该“未经同意就站起来挥手”,这种不遵守纪律的举动似乎是骄傲自满造成的。很显然,班主任在这个问题上缺乏的正是那种思维的敏锐性,没有预感到他这一反常行为肯定是“事出有因”的,对他不由分说的“严厉批评”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如果我们班主任训练有素并获得某种直觉的能力的话,是不会发生类似的工作失误的。
  二、联想的“魅力”
  创造性思维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由联想而获得的启发,这种“启发”形式使人的思维实现了新的飞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启发可以分为原型启发和语言启发两种。所谓原型启发,就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或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所谓语言启发,就是借助概括性语言的启发,经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通过原型或语言而获得创造性思维启发,如班主任通过学习哲学,认识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知道要用特殊的方式解决具体的问题,明白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意识到对于好胜心强的同学,批评最好是利用和学生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进行。这不,有位同学爬窗户进教室,老师要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于是两个人边散步,来到草坪旁坐在石登上聊起天来。
  老师微笑着说:“小君,你今天的朗读大有进步。下了不少功夫吧。”
  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节课你是爬窗户进教室的吗?”
  “……”
  “我知道,你坐在窗边,从窗口进很近,加上你上厕所回来时,已经响预备铃一阵了。你想早点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对不对?”
学生点了点头,但仍未抬起头来,心里却舒服多了。
  老师继续说:“你这种想法是好的,是努力学习的表现。”
  学生的头抬起了一些。
  “但是,爬窗户怎么行呢?把窗户弄脏了,把桌登踩脏了,不是很不好吗?而且衣服也容易搞脏弄破……”
  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我再也不爬窗户了。” 
  班主任只有走进孩子的身旁,并蹲下来以平等的目光、对等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才能使老师的“感召作用”在学生中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育,好胜心再强的同学也是承受得了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班主任善于思考,善于运用联想手段,完全可以在德育工作中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勇于、乐于、善于做一只“废纸篓”,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指点迷津的睿智,去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只有这样,师生的心灵才有可能接近,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译者:王彤《创造性思维》
  2.作者:葛明荣、王晓静《班主任工作艺术——从案例中学习》
  3.作者:吕丽华《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艺术》(《新课程(下)》 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