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研究

【作者】 王晓慧 王晓婷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于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我们除了对其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有共识外,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我们对教师看法的某些误区,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 师生关系 角色  研究
  提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对于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我们除了对其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有共识外,很少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我们对教师看法的某些误区,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活字典”和“百科全书”;教师必须以知识渊博的学者的身心建立自己的知识权威和影响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等等。总而言之,教师就是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一个权威的作用。学生应该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 
  二、对教师角色的传统看法导致的弊病 
  ⒈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创造力。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雪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春天。结果被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教师也有许多苦衷和无奈,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决不会把一个这么富有创造力的答案“枪毙”。为什么这时候我们不多想想学生的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缺乏问题的提出呢?为什么学生年龄越大提问反而越少了呢? 
  ⒉教师的权威使学生缺乏个性。
  “肯听话,读好书,考高分。”这无疑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我们是否考虑过学生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一双自己的眼睛和一个自己的脑子? 
  ⒊教师的权威剥夺了学生思想的自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嘴巴、头脑和双手。但大部分教师真的这样做了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文课上,美国教师会告诉学生需要哪些参考书,去哪儿找,并且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但中国教师会对学生提出要写的格式和要求,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甚至于拿出一篇范文。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我们中华民族还会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吗? 
  三、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⒈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有“师生平等”的观念和意识。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两个平等的人,其次才是他们的角色关系。教师、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尊师是对的,但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了尊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一味强调尊师即把教师当成了“权威”,我们过分强调尊师,就把学生放到了“从”的地位。既然学生应该“从”,我们又怎么让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去反驳呢?     
  其次,“师生平等”是教师和所有学生的平等。“师生平等”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观念呢?⑴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⑵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⑶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⑷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⑸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⑹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     
  再次,树立观念并不是议价一件难事,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呢?⑴公布成绩时平等;⑵在进行各种选拔时平等;⑶在上课时平等;⑷在评价学生时平等;⑸在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矛盾时平等;⑹在自己心情愉快和不愉快时对学生要平等。 
  ⒉教师首先应该“尊生”。 
  “尊师爱生”强调“尊师”和“爱生”。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如何爱学生的呢?这种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吗?     
  中国有句俗语:“打是亲,骂是爱。”不可否认,在很多情况下,“打”确实有亲的意味,“骂”也的确有“爱”的内涵。但“打”是尊重吗?“骂”是尊重吗?一个人如果不尊重你,你会认为他“爱”你吗?出于“爱”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批评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吗?“爱”只是一个主观的动机,而尊重才是具体的行为和做法。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尊生”呢?     
  首先,对学生心灵的尊重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具体表现在: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⑵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⑷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⑸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⑹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其次,要尊重全体学生。⑴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⑵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⑶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⑷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⑸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⑹尊重不尊敬自己的学生。 
  再次,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⑴不体罚学生;⑵不辱骂学生;⑶不大声训斥学生;⑷不羞辱、嘲笑学生;⑸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⑹不随意向家长告状。 
  这样,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充分的民主,师生间才会有激烈的争论。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 
  试问一下教师们,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哪些权利?你是否允许学生“奇思妙想”?你是否对学生的“荒谬”问题认真看待? 
  学生应有的权利是多方面的。留美博士黄全愈根据美国孩子的情况,将孩子应有的与教育有关的主要权利概括为如下几条: 
  ⑴孩子应有受教育的权利。⑵孩子应有发问的权利和了解的权利。⑶孩子应有说“不”的权利。⑷孩子应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⑸孩子应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⑹孩子应有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⑺孩子应有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的权利。 
  我们都想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的侵害,健康成长,但我们是否想到他们同样有经受困难和挫折的权利,有接受挑战和失败的权利? 
  ⒋教师应该给学生思想的自由。
  对于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毋庸置疑,其答案是不容改变和质疑的,但对于一些观念性的知识,我们是否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呢?例如,某小学语文试卷中有一连句题:瓦特的  发明蒸汽机是_____。学生答: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都错了!因为标准答案是: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被抹杀掉了呢?
  教育的质量最终是由教师决定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中有爱因斯坦。这句话是否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呢?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成败。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发展上,我们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骆四铭,学科制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教育研究. 2009(09) 
  2叶之红,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认识[J]. 教育研究. 2007(06)
  3"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华国栋,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 教育研究.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