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

【作者】 付宗英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今,我国初中生心理素质不佳已成为困扰全社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中,依赖心理过于严重,事事家长包办,处处教师指导的现象尤为突出,久而久之,导致许多初中生自信心不足,不管做什么事做了总不放心,唯恐做得不对,只好等待家长、教师帮忙解决。因此,解决初中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营造愉快氛围。
  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学生中最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学生评价自己的标尺。
  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学生,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学生交往,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学生喜爱体育,乐于上进的愿望,而应避免消极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学生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二、善于鼓励学生。
  鼓励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想要鼓励学生,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学生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我们用鼓励方法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会懂得接受失败和挫折,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努力。
  三、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着对人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使之日趋完善、健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培养是一个艰难过程,要完成这个艰巨任务,要求教师始终坚持把体育精神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树立体育精神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四、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在低的程度上获得了成功,他才会有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同样的,在其它体育活动中,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程度的内容,让每个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给予探索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独裁者”,学生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和怎样玩。模式也由过去的机械模仿变为学生主动探索。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任何一样器材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大家自己动脑筋想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长久下来,学生们养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们一次次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加强。
  六、引用成功故事。
  用先进事迹鼓舞人,是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自信心的起点。“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古今中外勤能补拙的例子不胜枚举,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身高仅1.55米,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我也常用“残奥会”上的运动员来激励学生。这些残奥会上的运动员绝对是学生学习体育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体育的自信心:别人可以通过练习、训练取得成功,我们也一定能!
  七、调整教学方法。
  体育运动中,失败与挫折是经常出现的。而目前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正确对待自己,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就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在教学中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增加辅助手段——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的方法,使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循序渐进得到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明确自己在群体活动中所充当角色的职责和作用,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些引导,找出克服困难、战胜挫败、摆脱困境的方法,在课堂反复练习中,学生磨炼意志,增长信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
  八、加强学法引导。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课堂探究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教学应变传授为点拨;对某一动作技术技能进行教学时,不仅教会学生掌握某一动作技能,更重要教会锻炼方法。给学生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权、主动权。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鼓励他们勇于去探究解疑、创新。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脑、动手实践进行自主探究。体育项目每一项技术不是凭体力就可以完成,它更多需要智力与体力的结合,通过亲身经历,体现学生自我感知学习与认识过程,给学生后来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仅仅靠一门学科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更要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要相互沟通信息,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