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群文阅读”阅读形式的探索

【作者】 王 乔

【机构】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六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第一次听说“群文阅读”,是2014年9月在临淄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中。当时,韩春梅老师以如何开发适合学生的阅读课程为主题,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培训中,韩老师以蒋军晶老师的《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作为开场白,跟我们一起分享了常丽华老师、朱文君老师的课程,也就是从那次培训开始,我对“群文阅读”有了一点点认识,因此,在随后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带领着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作了“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自己也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一些心得,也有诸多疑惑,现与大家分享。 
  高考改革后,语文在高考总分中的区分度增大,最易拉开学生档次。网上更有“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言论,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的误区里。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不能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因此阅读效率低下。
  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扩充学生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必然为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和卓越课堂做出成效。
  什么是群文阅读?台湾的赵镜中教授概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具体来说,我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在运用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在同一议题下,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呈现多篇文章作为教与学的材料,以粗读、速读为主,着重提取并利用有用信息,侧重表达感悟,分享体验。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群文阅读的突破点应该放在如何组合文章上。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关于群文阅读的文章组合,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形式:
  基于课堂阅读的群文阅读形式
  1.基于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课  
  其实,咱们的语文教材一般也是以“群”的方式来进行呈现的,它以单元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主题的指向性引导阅读,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群文阅读教学的分类设想和构思方向。我们可以依托单元主题,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阅读。
  2.基于表达方式或题材鉴赏实践的群文阅读 
  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场面描写的是重点。学习时,我先对场面描写做了基本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去读沈从文《端午日》《拔河比赛》等同样运用场面描写的文章,通过分组对比阅读,小组交流,同学们对场面描写的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3.基于情感意蕴探究的群文阅读
  在学习四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时,我又对文本进行了补充。这几首诗不仅是在讲“思乡”,而且从不同侧面讲述思乡,这样的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什么是思乡”,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对“思乡”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
  4.基于作者的群文阅读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我们选编了《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文章,表现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在群文阅读课上,我精心为学生选则了《忆秦娥·娄山关》《毛岸英》《难忘的小红马》《这思考的窑洞》四篇文章,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对比阅读不难发现,这四篇文章从内容和思想上与课文非常相像。《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都是毛泽东的诗词,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独特的风采;《难忘的小红马》《毛主席在花山》《这思考的窑洞》主要写毛泽东对同志、对群众、对工作的态度,反映了他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更展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同时《开国大典》也着重展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总体来说,基于课堂的群文阅读形式可以概括为“1+X+Y”的形式,也就是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拓展阅读相结合,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将学文与学法想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把“学语文”落实到位。
  基于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形式
  1.基于学生需要,自主开发的群文阅读
  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就是课外群文阅读的很好的典范。这是一个以诗词为主的综合课程,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我去听课时,正是晨诵时间,常老师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和学生们重温了整个桃花诗词之旅。到《桃花源记》结束,桃花之旅到此结束,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就这样留在孩子们的心里……
  2. 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
  除了以上形式,我还经常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性群文阅读学习活动,整个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制订汇报展示方案。每一个组员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分工搜集资料,深入,探究活动中获得直接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自主选择、确定学习内容,比如为故事配音或者配插图,讲演故事,编写故事集,举办墙报等等。这些成果的展现,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融聚了学生的智慧和心血。 
  尽管这半年的时间,我做了一些尝试,也有了一点点心得。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如何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如何选择并组织阅读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按作品风格组材、写作对象组材、写作技巧组材、突出特点组材,这样做科学吗?农村中小学的阅读材料从哪里来?没有单篇精读训练,怎能群文阅读呢?实施群文阅读,是不是不要单篇精读了?如果不是,哪些适合群文阅读,哪些适合单篇精读呢?
  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实践和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隔周对孩子“群文阅读”的教学,为了我们的共同成长,我将和孩子们一起踏上群文阅读的快车,携手感悟更加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群文阅读”的尝试与思考           蒋军晶
  小学生“群文阅读”语文课型设计与实践研究 李树萍
  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阅读改革的新思考 赵小平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张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