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利用班班通资源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 张芙蓉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改变世界,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班班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它能最大限度再现感性情景和形象,营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班班通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不仅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革命,而且也极大地缩小了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的差距。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要认识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的益处和妙处,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一门新技术,为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语文 有效整合 提高效率
  科学改变世界,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班班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它能最大限度再现感性情景和形象,营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课班班通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尤其在小学语文的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班班通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不仅是教育领域里的一场革命,而且也极大地缩小了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的差距。做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要认识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的益处和妙处,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一门新技术,为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服务。本文就利用班班通资源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班班通”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才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去接受新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相对欠缺,阅读积累也不够丰富,情感体验不足。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班班通”的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等特点,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首先让学生在古筝曲优美的旋律中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本词的独特魅力。教师初步的引导理解后,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镜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画面中引领学生走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意境,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歌声中引导学生想象周郎的勃发英姿。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的内在情怀。
  二、有针对性地巧用妙用“班班通”远程教育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班班通”的信息容量大,包含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巧用、妙用班班通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带来高质高效。
  1.识字教学的形象化。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低段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2.朗读教学的情境化。新课改的实施,广大语文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入情地朗读课文对理解内容的重要性。可是,如何能让学生读得入情?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有了“班班通”多媒体后,就多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此时创设阅读情境和配乐朗读便成为语文朗诵教学中的一个绝佳的办法,只要教师事先准备好背景音乐和画面,学生随着画面和配乐朗诵,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是最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好办法,可以事半功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播放汶川地震中抢救遇难者的情景,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进入地震后那种紧张的气氛之中去,再借助着肃穆而有点激昂的音乐,学生就会读得很动情的。
  3. 作文教学的丰富化。学生对作文课最头疼的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找不到素材。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后可得到彻底改观。由计算机、因特网等构成的巨大的网络资源,能为学生快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所提供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等习作时,学生们拿到作文题目后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写起。主要原因是对家乡的特产和名人了解不够,对家乡的特产和名人只是知道而已,谈不上了解。但网络给孩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的素材,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们的写作便轻松多了。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欢乐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作文课上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图片,直观刺激、引导联想,寄情于文。如某一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声情并茂的课件;歌颂祖国壮丽山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风景秀丽的西湖、桂林、泰山……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身处其景,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思绪飞扬,必然能写出有创意性的文章来。
  三、利用“班班通”拓展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鉴赏,让学生喜读书、爱读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五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十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用心地读一本书。为了让经典诗文滋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我利用了“班班通”这个现代化教学资源,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在教学中,我一是利用文本单元主题拓展延伸。
  “班班通”这个现代化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了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平台。尤其是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再现了事物的感性形象和真实情景,营造了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更加有效与高效。同时,也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向往的课堂,喜爱的课堂,享受的课堂。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