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作者】 吕继芹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今课堂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不可避免的导致大量错误的生成。“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哲学家黑格尔先生如是说。是的,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一种“比着葫芦画瓢”式的学习,可错误却是一种经历,一种思想的碰撞,真实而自然,它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即“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课堂中出现的这些学习错误,该如何处理?处理后又能发挥如何作用呢?个人认为,课堂上的“错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真实且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错误”它具有刺激、醒悟、陪衬以及免疫等功能。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发挥错误的价值,将使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一、错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是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学时合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我们在学习《对称》这节课时,有这么一道题:“角、线段、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学生们对角、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产生了争议,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在这里,我并没有急于把正确的答案抛给他们,而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的定义开始研究,有的同学在画图形,有的同学反复比对定义,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增,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一会功夫,同学们就找出了答案:角,不管是什么角,对折后都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线段也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所以也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对这一错误的研究,学生不仅对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的定义有一个深刻的感知,而且调动了他们研究问题的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当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提高。
  二、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错误的价值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教师应及时处理好来自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在的“错误”中“锻炼”、“成长”。例如:学生在解答“三(2)班有25人借阅了2本书,23借阅了3本书,这个班级一共借阅了多少本书?”一题时就出现了意外。这是一道三步应用题。在独立解答时,大多数学生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2+23×3,而有一个学生却列式为(25+23)×2×3,这显然是不对的。于是,我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同学们一致同意第一个算式,而反对第二个算式。在这里,我没有即刻对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指正,而是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是因为他把48人全看成了借阅2本。我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想法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23)×2+23。这时,大家不禁为他鼓起掌来。他非常高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找回了自信,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个同学的解题思路虽然在最开始时出现了错误,但他在解题时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肯定。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快地,又有了不同的解法:(25+23)×3-25。
  学生们在找错、纠错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创造出新的解答方法。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学契机呀!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学生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三、错误可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错了,改了,就像生病的人痊愈了一样,会对这一类问题产生免疫力。但,你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找出学生的困惑,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就像“对症下药”一样,这样才会药到病除。我们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时,不能简单的归之为“粗心”、“马虎”。例如,在计算24×13=?时,有的同学算为24×13=96,有的同学算为24×13=232,有的同学算为24×13=212……如果我们简单的归之为“粗心”、“马虎”,学生永远不知道错误的原因而不会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第一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与第一个因数个位相乘的积应写在十位上,他却写在了个位上,第二道,第二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与第一个因数个位和十位分别相乘的积相加,而这位同学的十位却相减了,第三道,第二个因数个位和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相加,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进一,而这位同学却没进一……然后令其改正,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才不会继续出现同样的错误,才会对这样的错误产生免疫力。又如:在计算428÷4=?时,有部分同学在自学后得出这样的答案428÷4=17,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呢?首先,我让出现这种答案的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算法,他说:百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落下个位上的8合起来一起除以4商7.接着,我请同学们给他把脉诊断,说出错误的原因:十位上不够商1时应商0占位。最后,全班通过正确的计算方法:百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商0占位,落下个位上的8合起来一起除以4商7。相信,经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也记住了“不够商1时应商0占位”,在以后的计算中再不会出现这类错误。在这里,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形式,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价值。更像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判断病人发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不会使病症复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展开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躲避,学生更不能逃避。只有师生在“容错”“纠错”“用错”的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让学生的“错误”点燃师生的思维之花,让“错误”绚烂起来,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