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堂因我而精彩 我因课堂而自信
【作者】 张 莹
【机构】 山东临淄区太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些理论我们不知说了多少遍,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老师又有多少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实施了,用老办法教新教材是行不通了,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倡“生本高效课堂”,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一知半解,再到融会贯通的尝试,经历了这么多的磨练,感触颇深,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感觉,精彩依旧无限!
精彩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的课桌凳摆放形式变了,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这还是课堂吗?”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人单桌,意味着“自己学好自己的功课,与他人无关”,试问:“学习好是自己的事情吗?”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属于整个世界,所以他们需要与人交流、合作,他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排列课桌凳,从形式上引导孩子走出个人的小圈圈,步入大家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二:本末倒置的感觉很新鲜
讲台成了孩子的乐园,本末倒置的感觉很新鲜!“到底谁是老师?”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三尺讲台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台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能够随便踩上去的,讲台是老师的地盘。然而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后,我发现:老师主动的把讲台让给了学生。学生自己当老师,讲的不亦乐乎,自信的神态让我们感觉不出他们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好像是召开交流会或者是辩论会,总之,孩子们的表现非常自信、大方、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是欣喜、雀跃,逐渐把课堂推向高潮。而老师却成了配角,当孩子们在讲台上展示的兴高采烈时,老师一言不发的成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当孩子们交流有一定的困难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提示,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为孩子们的交流展开了新的篇章,真是“点睛之笔”。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老师,讲台是孩子们的乐园,是生命的狂欢。
精彩三:老师当“导演”
老师培养孩子的方法让人佩服。尊重孩子的言论自由却不失大体,不会因为孩子的自由交流而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会因为课堂的突发情节而手足无措,好像整节课的进程全然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其中的原因之一应该归功于老师平时的培养吧!没有老师平时无微不至的训练和培养,孩子也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展示。其二是老师预习作业的设计非常用心,能够引导着孩子独立学习,并且按照老师的设计孩子才可以在讲台上非常自信的交流。总之,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就是一名“导演”的角色。
有人说:“花架子谁不会摆呀,关键是要有内涵。”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确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也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形式是必须要有的,只有先“做出个样子”,才能够更加深入的走内涵发展之路。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者,一路上,肯定有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可是,就算风雨再大,改革的路我们还是必须走下去,要想让改革见成效,就得不断反思,以坚定的信心加上永久的恒心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新模式。
总之,学校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我们要赶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可以说是预知了未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展示,使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课堂必须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方法已经一去不复返,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孩子经历课堂改革后蜕变的更加优秀,从内心发出“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的呼声。
参考文献:
谈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教学研究 于仙凤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教育教学论坛 王宁宁
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徐卓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倡“生本高效课堂”,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一知半解,再到融会贯通的尝试,经历了这么多的磨练,感触颇深,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感觉,精彩依旧无限!
精彩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的课桌凳摆放形式变了,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这还是课堂吗?”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人单桌,意味着“自己学好自己的功课,与他人无关”,试问:“学习好是自己的事情吗?”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属于整个世界,所以他们需要与人交流、合作,他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排列课桌凳,从形式上引导孩子走出个人的小圈圈,步入大家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二:本末倒置的感觉很新鲜
讲台成了孩子的乐园,本末倒置的感觉很新鲜!“到底谁是老师?”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三尺讲台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台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能够随便踩上去的,讲台是老师的地盘。然而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后,我发现:老师主动的把讲台让给了学生。学生自己当老师,讲的不亦乐乎,自信的神态让我们感觉不出他们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好像是召开交流会或者是辩论会,总之,孩子们的表现非常自信、大方、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是欣喜、雀跃,逐渐把课堂推向高潮。而老师却成了配角,当孩子们在讲台上展示的兴高采烈时,老师一言不发的成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当孩子们交流有一定的困难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提示,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为孩子们的交流展开了新的篇章,真是“点睛之笔”。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老师,讲台是孩子们的乐园,是生命的狂欢。
精彩三:老师当“导演”
老师培养孩子的方法让人佩服。尊重孩子的言论自由却不失大体,不会因为孩子的自由交流而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会因为课堂的突发情节而手足无措,好像整节课的进程全然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其中的原因之一应该归功于老师平时的培养吧!没有老师平时无微不至的训练和培养,孩子也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展示。其二是老师预习作业的设计非常用心,能够引导着孩子独立学习,并且按照老师的设计孩子才可以在讲台上非常自信的交流。总之,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就是一名“导演”的角色。
有人说:“花架子谁不会摆呀,关键是要有内涵。”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确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也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形式是必须要有的,只有先“做出个样子”,才能够更加深入的走内涵发展之路。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者,一路上,肯定有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可是,就算风雨再大,改革的路我们还是必须走下去,要想让改革见成效,就得不断反思,以坚定的信心加上永久的恒心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新模式。
总之,学校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我们要赶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可以说是预知了未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展示,使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课堂必须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的方法已经一去不复返,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孩子经历课堂改革后蜕变的更加优秀,从内心发出“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的呼声。
参考文献:
谈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教学研究 于仙凤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教育教学论坛 王宁宁
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徐卓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