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 张方方

【机构】 青海西宁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中学物理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要使学生学好物理这一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操作兴趣浓的特点,切实落实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再创造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兴趣中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许多物理现象、物理定律都可以用实验加以演示,实验直观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们要从物理实验入手。
  一、通过演示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如讲流速与压强关系时,老师拿乒乓球和漏斗做实验,直接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手拿开,乒乓球肯定会掉下来,接着进一步提问,用嘴对着漏斗吹气乒乓球会不会掉下来,学生都表示会掉下来。这时老师演示实验,用嘴对着漏斗吹起,乒乓球并没有掉下来。与学生的猜测相反,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会提高,有了探究的欲望。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发掘学生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了其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本演示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活动。如演示惯性现象实验时,将杯子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让前排的一个学生用手做接的架势,防止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当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难免会既紧张又兴奋。又如“杯水倒置”、“木筷提米”、“纸盒烧开水”、“分币升高了”等小实验。这些有趣的小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使学生感到物理这门课又重要又新奇,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马德保半球实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的实验、把塑料瓶内的空气抽出的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都可使学生感兴趣。这些实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蕴含物理规律,学生自然想解决,得知相应的物理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四、利用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主实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实验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的安排一般是一个班级在同一课时做同一个实验,由于仪器套数少,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做实验,再加上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的讲解过长,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无法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在此,我们应该提倡“分组实验”。即:①分小组,提高仪器的利用率。②抓检查,学生独立做实验。③强训练,学生认知得到升华。④分层次,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浮力》一节,安排两人一组实验(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总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使学生体会到,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或推理得来的。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利用课外小实验增强学生动手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实验”的鲜明特点首先是方法简单、易做、实用,它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如水果电池、纸锅烧水、人工彩虹等小实验学生可以在家独立完成,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也可以给学生极大地自信心,同时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便有了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
  心理学上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们就会执着地追求和钻研,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兴趣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性。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以兴趣为主攻,以实验为主导,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世权.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J].湖南农机,2008,(1)
  [2]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
  [3] 何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M].广东省人世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