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文插图
【作者】 毛 锐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杨坊寄宿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就是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理解课文重点难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巧用 插图 重难点 据文绘图
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就是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插图吸引学生眼球,触动学生情感
插图是形象化的语言,翻开书本,就能迅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课文插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一起感受了春天的美景。教师可借机引入新课。又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诗里洋溢着孩子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充满着童真、童心和意趣,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中的想象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在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了文中一幅“老师认真备课”的插图,让孩子们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整体感知画面内容,来说一说图中主要画了什么?接着运用插图突出文中的主要歌颂对象,让孩子们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此时从图中人物的神情、外貌,从图中背景的书橱及书桌上的台灯,从窗外一株盛开的紫丁香等不同的视角,说出这位老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和蔼可亲、美丽温柔、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令人尊敬……此时此刻,这幅插图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相互碰撞了起来,并促使学生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之中,把崇高的老师形象又一次播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巧用插图加深理解,突破重点与难点
图画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可感可知的具体形象。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突破重点与难点。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比较困难,而这段文字又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文章的点睛部分,这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干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丰碑”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课文语言精炼、用词准确,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教学中,我先后出示了文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木兰一身戎装、威武杀敌的将军形象,一幅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形象,通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到木兰身份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文静俊美的姑娘要女扮男装呢?从而引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感悟木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高尚品格。
三、图文结合,增强阅读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形成独特体验与见解。因此,体验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一般说来,利用插图来加深体验的方式有三种:
1、通过观图实现形象化感悟。
在《军神》的教学中,我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后,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品读课文。此时学生再读课文感受肯定不一样。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把此时你能想到的词语或句子写在插图的下面”,让学生把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凭借课文插图,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刘帅的坚强。学生在对插图的阅读中,再次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有利于他们从更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2、观图生意,趣味拟题。
给插图拟题对所有文章都适用,也是加深体验的好方式。如我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样教学:师:学完了课文,大家看插图思考,如果叫你给这幅图起名字,你怎么起,并且要说出为什么?学生积极动脑,仔细观察,有的还对照课文默读起来。一会儿,有的说邱少云的形象十分高大,他给出的名字是“光辉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出了“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的好战士”等令人深有感触的名字,并说出了充分的理由。在这次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多么深刻,见解多么独特!这是我课前始料未及的。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据文绘图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中,有时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四、看图写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领悟图意,拟题写文,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想象力。我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事件发生的实际过程、人物的完整动作和心理活动,并通过作文描述事件的情节,把其中的情景和氛围烘托出来。比如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上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等展开想象,让学生把一幅图读成立体的画面,一幅活生生的情景。学生就能一展身手,从四句诗变成一篇或生动优美、或富有情趣的小作文,同时又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精炼传神。如《古诗两首》中的《村居》,诗的背景就是一幅诗句所描写情景的插图,特别是放纸鸢的几个儿童,更是活泼可爱。于是,我便设计了一道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儿童放纸鸢的情景的题目。学生在写话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不仅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写出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甚至连心理活动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书中的插图在学生的描写中“活”了起来。
课文插图的运用方法还有很多。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积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思考,善于创新,那么借助插图,我们同样可以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巧用 插图 重难点 据文绘图
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就是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插图吸引学生眼球,触动学生情感
插图是形象化的语言,翻开书本,就能迅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了课文插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一起感受了春天的美景。教师可借机引入新课。又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诗里洋溢着孩子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充满着童真、童心和意趣,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中的想象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在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了文中一幅“老师认真备课”的插图,让孩子们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整体感知画面内容,来说一说图中主要画了什么?接着运用插图突出文中的主要歌颂对象,让孩子们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此时从图中人物的神情、外貌,从图中背景的书橱及书桌上的台灯,从窗外一株盛开的紫丁香等不同的视角,说出这位老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和蔼可亲、美丽温柔、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无私奉献、令人尊敬……此时此刻,这幅插图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相互碰撞了起来,并促使学生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之中,把崇高的老师形象又一次播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巧用插图加深理解,突破重点与难点
图画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可感可知的具体形象。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突破重点与难点。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比较困难,而这段文字又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文章的点睛部分,这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干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丰碑”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课文语言精炼、用词准确,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教学中,我先后出示了文中的两幅插图:一幅是木兰一身戎装、威武杀敌的将军形象,一幅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形象,通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到木兰身份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文静俊美的姑娘要女扮男装呢?从而引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感悟木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高尚品格。
三、图文结合,增强阅读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形成独特体验与见解。因此,体验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一般说来,利用插图来加深体验的方式有三种:
1、通过观图实现形象化感悟。
在《军神》的教学中,我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后,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品读课文。此时学生再读课文感受肯定不一样。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把此时你能想到的词语或句子写在插图的下面”,让学生把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凭借课文插图,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刘帅的坚强。学生在对插图的阅读中,再次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有利于他们从更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2、观图生意,趣味拟题。
给插图拟题对所有文章都适用,也是加深体验的好方式。如我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样教学:师:学完了课文,大家看插图思考,如果叫你给这幅图起名字,你怎么起,并且要说出为什么?学生积极动脑,仔细观察,有的还对照课文默读起来。一会儿,有的说邱少云的形象十分高大,他给出的名字是“光辉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出了“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的好战士”等令人深有感触的名字,并说出了充分的理由。在这次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多么深刻,见解多么独特!这是我课前始料未及的。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据文绘图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中,有时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配画插图,用以辅助学生学好语文。
四、看图写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领悟图意,拟题写文,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想象力。我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事件发生的实际过程、人物的完整动作和心理活动,并通过作文描述事件的情节,把其中的情景和氛围烘托出来。比如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上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等展开想象,让学生把一幅图读成立体的画面,一幅活生生的情景。学生就能一展身手,从四句诗变成一篇或生动优美、或富有情趣的小作文,同时又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精炼传神。如《古诗两首》中的《村居》,诗的背景就是一幅诗句所描写情景的插图,特别是放纸鸢的几个儿童,更是活泼可爱。于是,我便设计了一道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儿童放纸鸢的情景的题目。学生在写话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不仅联系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写出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甚至连心理活动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书中的插图在学生的描写中“活”了起来。
课文插图的运用方法还有很多。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积极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思考,善于创新,那么借助插图,我们同样可以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