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抓对话,体验人物心里活动,理解文章内容

【作者】 张华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武庙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文章或者课文,往往要告诉人们一些事实或者道理,让读的人从中能得到一些感悟或启发。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能较好地帮助人们完成或达到这一个学习的目标。
  叙事类文章,往往都通过叙述一定人物的所做的事情来表达一定的意思或者说明一定的问题、道理。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其实就是理解人物做了些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做?而理解人物为什么这样做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要理解人物为什么这样做就是要懂得文章中人物的所为及所想。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所为及所想就是一个设身处地的一个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这也就是读者与文本、与文章中人物的一个对话过程。就是把自己当作是作者、或者当作是一个亲身目睹的观众、或者是文章中的人物、甚至是文章中的哪个主要人物,去体味人物的动作行为、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精神品质或者事件的特点往往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语言、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而不同的文章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文章主要抓的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有些却是语言描写、有些是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通过表现人物特点、精神品质或者事件的特点来说明问题、表情达意的目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个载体,作为教师,就是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中的例子来学习到一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积累一些经验,锻炼一些能力。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特点因势利导。抓对话,体验人物心里活动,理解文章内容,是我在教学一些人物之间对话比较明显文章得到的一些启示。
  基本做法是一是找对话、勾画对话内容。通过初步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找、勾画有关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在找和勾画过程中对人物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人物说了些什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情况下说的,能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和形成对人物的初步印象。如《尊严》中杰克逊大叔与哈默先生的对话,可以让学生知道哈默在极度饥饿和疲惫不堪的情况坚持以劳动来换取食物的坚决,杰克逊大叔的善良。二是试读,就是在勾画好后让学生试着去读一读。可以采取单线读,就是把不同人物的对话分别连起来读,主要是理清人物在事件发展中心理或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有利于帮助理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把父亲的话连接起来变式为小诗,连接起来读,读出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怅惘,表现流逝的时间是再也不会回来的。还可以抽取人物对话,按照相应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应答式的对话方式读。这样处理主要是帮助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有利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及课文内容。《扁鹊治病》中扁鹊与蔡桓公的不同时期的对话,读出扁鹊为医者的善良与固执诚恳,蔡桓公的讳病忌医。三是理解读,弄清楚人物对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体会读。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比如《尊严》中杰克逊大叔与哈默先生的对话处理,可以让学生思考哈默为什么要坚持劳动后才吃东西,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说:让哈默给他捶背呢。《扁鹊治病》中扁鹊与蔡桓公的不同时期的对话。四是深入读、深化读、拓展读。如改变语言、语气甚至是改变内容或者接着文章内容深入下去读。比如在教学《扁鹊治病》时,让学生练习读出扁鹊针对蔡桓公不同时期病情劝告的语气变化由诚恳到着急到焦急到无可奈何的一种变化,反之蔡桓公的怀疑、不以为然、疑惑反映了不同人物对待事情的不同态度。这也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要学生能读出来,学生就对渴望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人物的心理变化也有一个体会。最后可以设计一个拓展性的对话练习《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提出这样的对话要求:假如能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想想,蔡桓公会对你说些什么?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由于这样的对话命题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分别能从认识到有错误要及时改正、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话练习,同时还可以达到练习写话的目的。
  可以看出,抓文章中人物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对话反映了人物在事件中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人物对待事物的态度。抓对话读可以体验人物心里活动,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