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语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者】 陈文志

【机构】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被视作是关键。高中语文新课程将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强调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有效培养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语文资源,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创设探究的情境,从而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般含下列步骤:①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②根据大纲确定教学目标;③理清教学思路及策略,精心将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中;④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评价,不断总结,不断改革,精益求精。
  二、平等式的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荷塘月色》中,第4~6节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很快将学生思维集中到课文主题上。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笔者就设置这么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去见秦伯而不去见晋侯?学生很容易就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出郑国得罪的只是晋国,而不是秦伯,相对来说说服秦伯要比晋侯容易多了。三是平等式教学。平等式的对话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为学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勇气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质疑,要求教师回答。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课文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师生角色互换,平等磋商,对课文疑问之处进行探讨,达到解惑的目的。
  三、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高中学生多为90后的青年,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爱好。有些学生由于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等有可能很高,但也有些学生学识和见识很低,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天壤之别,难以逾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的文本进行“对话”,最终达到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和文章内涵上的感悟。 
  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那些村童为什么敢于面对发怒的老头进行作贼,竟然还是嘻嘻哈哈、大摇大摆抱起稻草地走入竹林?此时可能有的学生说这是杜老先生的幽默之笔,不可能出现小孩守着老头偷东西的事件,并且偷得还是现如今的垃圾--一根稻草。此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播,让学生能够想到“贫困”这个词,然后再引导点拨,拓展教材内容,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境:当时发生安史之乱后,老百姓还处于民不聊生的境地。这些群童可能是家境贫困,才会做了盗贼,抱走那些的茅草,进而深刻理解作者描述的"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四、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彰显个性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探究者。教学的结果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只有这样方能够显示出学习的魅力,学习的作用。维持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放飞思绪,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各抒己见,畅谈出学习文章后个人的所得所感,以及创造性的拓展认识。 
  在教学《石钟山记》一文中,笔者正在读范文,就有学生举手示意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不同看法:因为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的解释,认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如果有人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这就说明李渤的说法未必是错误的,只是没有说全面罢了。 
  五、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学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新时期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让高中学生充分"暴露"本性来配合课堂气氛,进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师讲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而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探究性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策略。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学习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具有重要作用的学习方式,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缪爱明.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三种样式[J].中国教师.2013.12
  [2]李婷.语文课堂教学探究能力有效培养[J].福建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