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 李凤娟
【机构】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人的一生。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担负起班主任应有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起点。那么做为最前沿的小学班主任,又该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小学生德育教育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并且要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1、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2、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二、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1、教师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熏染学生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2、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日常行为的训练要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使整个班集体表现出良好班风班貌。
4、合理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
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创新思路,灵活管理,更要时时总结。同时要及时返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起点。那么做为最前沿的小学班主任,又该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小学生德育教育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并且要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1、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2、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二、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1、教师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熏染学生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2、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日常行为的训练要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使整个班集体表现出良好班风班貌。
4、合理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
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创新思路,灵活管理,更要时时总结。同时要及时返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