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幼儿园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
【作者】 唐小平
【机构】 新疆博乐市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材料投放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因此,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 活动区域 材料投放 安全 互动 多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常见活动,是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并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活动。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如果投放的材料不合理,幼儿不感兴趣,那他们就不可能通过操作活动材料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合理地投放活动区材料呢?
一、教师选择材料必须注重安全性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安全工作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同样,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上安全必须是第一的。为幼儿选择的材料,必须保证无毒、无味、无安全隐患,幼儿操作的用具,如剪子、刀等必须是安全的。对一些材料制作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注意艺术性。例如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或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美工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水果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儿童思维创造力发展
创造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我们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形式有很多种,而区域活动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的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音、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型、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因此对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索的吸引物,又是他们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更是诱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因素。国内外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及游戏材料。
三、不同年龄段材料投放应有所不同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应体现年龄梯度,照顾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当然,根据幼儿的年龄所预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尽量提供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材料
材料一般蕴涵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与物体相互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在探索区增加了“沉与浮”的实验,并为幼儿提供了纸、回形针、玻璃、橡皮泥、铁块、海绵、橡皮、木头等材料。幼儿在自己动手记录和探索中,发现有的沉的东西可以让它浮起来,有的沉的东西可以让它浮起来,这引发了他们对沉与浮的兴趣。再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两个粗细一样的杯子和两个粗细不一样的杯子。幼儿在反复玩倒水的游戏中发现:一样多的水在粗细不同的杯子里水位的高低不同;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里的水看似不一样多,倒进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却是一样多,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了解了液体容积守恒的概念
五、教师应投放品种多样 功能多样且开放式的材料
品种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现有的材料(成型玩具),自然材料(种子、贝壳、石头、沙土等),自制的玩具。同时应该注意投放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相似的材料。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仔细观察与辨认、反复尝试、不断思考,总能循序渐进地创造出有层次的不同的作品。此类材料多见于建构区和美工区。去年我们在大班每班投放一套泡沫积木,后来一种机缘巧合将三套集中到了大一班,幼儿高兴得合不拢嘴,用三套积木搭建出一幢幢精美的、构思奇特的建筑。通过此次尝试,我们经常将各种玩具及材料重新整合、班与班之间进行材料交换,或者将班级原有的材料重新摆放,或增添新的材料,这样能引发幼儿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探索一下的愿望,他们总是想看看这些材料到底能做什么,幼儿们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教师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无形中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延长了他们探索的时间,增强了幼儿活动的持久性,拓展了幼儿思维的宽度。
六、不断替换和更新材料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如在“春夏秋冬”的主题小活动“秋”这个小主题活动中,我投放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树叶、画有秋天植物的轮廓图、水粉颜料、毛笔等。刚开始,幼儿对印树叶很感兴趣,涂上颜料拓印在纸上,再贴上各种画好的水果,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幼儿也越来越少。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我们投放了新的活动材料:小材料筐、皱纹纸、扭扭棒、报纸、毛线等,幼儿对新材料产生了兴趣,有的用蜡笔描画树叶,有的用皱纹纸粘贴,有的把毛线剪碎粘贴成秋天的花。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树叶粘贴、添画出了富有童趣的动物、人物、房子等各种画面。
总之,作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 活动区域 材料投放 安全 互动 多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常见活动,是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并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的一种个性化活动。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如果投放的材料不合理,幼儿不感兴趣,那他们就不可能通过操作活动材料来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合理地投放活动区材料呢?
一、教师选择材料必须注重安全性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安全工作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同样,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上安全必须是第一的。为幼儿选择的材料,必须保证无毒、无味、无安全隐患,幼儿操作的用具,如剪子、刀等必须是安全的。对一些材料制作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注意艺术性。例如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或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美工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水果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利于儿童思维创造力发展
创造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我们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幼儿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形式有很多种,而区域活动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的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音、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型、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因此对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索的吸引物,又是他们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更是诱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因素。国内外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及游戏材料。
三、不同年龄段材料投放应有所不同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教师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应体现年龄梯度,照顾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当然,根据幼儿的年龄所预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尽量提供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材料
材料一般蕴涵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与物体相互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在探索区增加了“沉与浮”的实验,并为幼儿提供了纸、回形针、玻璃、橡皮泥、铁块、海绵、橡皮、木头等材料。幼儿在自己动手记录和探索中,发现有的沉的东西可以让它浮起来,有的沉的东西可以让它浮起来,这引发了他们对沉与浮的兴趣。再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两个粗细一样的杯子和两个粗细不一样的杯子。幼儿在反复玩倒水的游戏中发现:一样多的水在粗细不同的杯子里水位的高低不同;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里的水看似不一样多,倒进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却是一样多,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了解了液体容积守恒的概念
五、教师应投放品种多样 功能多样且开放式的材料
品种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现有的材料(成型玩具),自然材料(种子、贝壳、石头、沙土等),自制的玩具。同时应该注意投放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相似的材料。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仔细观察与辨认、反复尝试、不断思考,总能循序渐进地创造出有层次的不同的作品。此类材料多见于建构区和美工区。去年我们在大班每班投放一套泡沫积木,后来一种机缘巧合将三套集中到了大一班,幼儿高兴得合不拢嘴,用三套积木搭建出一幢幢精美的、构思奇特的建筑。通过此次尝试,我们经常将各种玩具及材料重新整合、班与班之间进行材料交换,或者将班级原有的材料重新摆放,或增添新的材料,这样能引发幼儿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探索一下的愿望,他们总是想看看这些材料到底能做什么,幼儿们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教师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无形中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延长了他们探索的时间,增强了幼儿活动的持久性,拓展了幼儿思维的宽度。
六、不断替换和更新材料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如在“春夏秋冬”的主题小活动“秋”这个小主题活动中,我投放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树叶、画有秋天植物的轮廓图、水粉颜料、毛笔等。刚开始,幼儿对印树叶很感兴趣,涂上颜料拓印在纸上,再贴上各种画好的水果,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幼儿也越来越少。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我们投放了新的活动材料:小材料筐、皱纹纸、扭扭棒、报纸、毛线等,幼儿对新材料产生了兴趣,有的用蜡笔描画树叶,有的用皱纹纸粘贴,有的把毛线剪碎粘贴成秋天的花。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树叶粘贴、添画出了富有童趣的动物、人物、房子等各种画面。
总之,作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