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记我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旅

【作者】 陆森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 关系
  摘 要: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之“邱风”正吹拂宜宾大地,翠屏区各中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尝试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班级座位也由传统的“梯田式”改为“圆桌式”,这一切外在形式的改变都是为了内在的提升蜕变,那就是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们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收听者,而是课堂的发言人,从而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仍沿用以前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程序,而不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研讨创造条件,那形式再变也是徒劳。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呢?
  一、科学搭配、合理组建是小组合作的基础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但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还必须科学合理进行分组。我在开学初便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分编成几个小组,同时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进行分层,使每组保证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为顺利进行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我都要进行明确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每组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及其他成员等。使他们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宽容,共同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组内担任一个角色并承担一定责任,树立主人翁精神。另外,除了组长外,其他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多引少讲、找准契机是小组合作的关键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不能随意地进行。以前的教学模式大多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或者老师讲解,学生做笔记为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或者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堂上经常出现发呆、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现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老师重在引导和指导,给每位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以学生本期学过的课文《奇妙的克隆》为例,这篇科普说明文,虽然涉及艰深难懂的遗传学知识,但学生们对“克隆”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解深奥的知识,而是直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科学资料,课堂上围绕几个典型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他们从课文中找寻答案,从彼此的理解讨论中总结出答案,然后再由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的探讨结果,说实话,他们的讨论成效完全超出我的预设。此举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而且还在探讨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老师的讲解压力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收获高效的课堂便水到渠成了。
  四、培训组长、强化管理是小组合作的保证
  成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尤其要定期对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行积极地培养。首先要制定出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能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领导和协调组员活动,综合意见,与教师或外组联系等;其次要教给小组长一些管理方法,促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如:小组任何成员上课违纪被老师点名或者作业没按时完成上交,均要被登记在小组扣分栏上。这样的量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强每位同学的自律意识,从而最高质量地完成好语文学习任务。
  另外,我在实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注意处理好了以下三个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师生间的角色关系。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与多他们进行诚恳对话,情感沟通。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着权威、顾问和同伴三种角色,学生是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发挥自身魅力,缩短师生间的鸿沟,拉近两者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只有当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在学生个体解答百思不得其解时,再进行共同探究才有合作的价值。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在独立基础上的合作,可以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这种合作是共享的、互补的,而不讲原则过多的合作可能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3.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毋容置疑,形式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而忽视目标这一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或者顺应潮流的口号,对于每位老师而言,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状态。“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未来的课堂,更是必需的。这就是我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旅,不管路途中会遇到什么障碍,一旦出发,也定要上下求索,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