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周芷好
【机构】 资中县特殊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它是以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探索数学奥妙。因此,传统的课堂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此时有必要把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在培养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但是游戏化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把握好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游戏环节,充分发挥其优势,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最后通过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促进游戏化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字: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游戏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然而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自然的应用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却成了每个教师面临的挑战,也严重阻碍了游戏化教学的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游戏,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
1. 小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这时候采用游戏化教学,把游戏和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可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传统的课堂一节课持续45分钟,而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即使开始劲头很足,也往往是虎头蛇尾。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方式授课,学生很容易开小差,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贪玩,很容易就不听课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
(二)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强调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点的过程,在体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它不同于科学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1.小学数学是学生的数学,老师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身边的数学奥妙,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数学事实,记忆数学公式或者做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
2.小学数学是走进生活的数学,教室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场所,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到处弥漫着数学气息,而这些内容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长学生的见识,造就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小学数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数学,是要使学生乐学、活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动态
传统课堂上总是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样的授课手段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为此,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去领悟并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及时关注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细心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二)重视“三适”原则
要想推进游戏化教学有效进行,就要合理设计和进行游戏环节,在此过程中中要严格遵守“适当、适时、适度”这一“三适”原则。所谓“适当”就是根据实际需求引进游戏化教学,而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要依赖游戏来完成;“适时”就是在课堂上要选好时机进行游戏环节;“适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游戏设计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游戏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长短,不要因为引进游戏化教学而影响教学进度。
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用游戏引出数学知识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通过回顾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点,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引导方式跳跃性太大,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老师把要传授的新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在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参与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让学生通过亲生体会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引出《空间与图形》这块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玩“摸图猜图名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图形特点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用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天性贪玩,控制力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慢慢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借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传递知识,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数字歌”、“找朋友”等游戏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三)用游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一般都给学生布置作业,可是面对枯燥无味的习题学生都很头疼。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仅可以在课上设置简短的游戏,通过学生的表现来检测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游戏教学平台,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
不可否认,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有很大帮助,可是这种教学方法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挑战,老师不仅要改变传统观念,接受教学新理论,还要积极备课,合理设计游戏内容,有效引进游戏环节;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游戏,从游戏中有所收获。游戏化教学工作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跃明,张玲;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初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
[2] 刘燕;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践途径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
[3] 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字: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游戏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然而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自然的应用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却成了每个教师面临的挑战,也严重阻碍了游戏化教学的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游戏,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
1. 小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什么都感到很新鲜,这时候采用游戏化教学,把游戏和数学知识有效结合可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传统的课堂一节课持续45分钟,而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即使开始劲头很足,也往往是虎头蛇尾。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方式授课,学生很容易开小差,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贪玩,很容易就不听课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
(二)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强调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点的过程,在体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它不同于科学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1.小学数学是学生的数学,老师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身边的数学奥妙,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数学事实,记忆数学公式或者做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
2.小学数学是走进生活的数学,教室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场所,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到处弥漫着数学气息,而这些内容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长学生的见识,造就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小学数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数学,是要使学生乐学、活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动态
传统课堂上总是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样的授课手段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为此,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去领悟并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及时关注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细心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二)重视“三适”原则
要想推进游戏化教学有效进行,就要合理设计和进行游戏环节,在此过程中中要严格遵守“适当、适时、适度”这一“三适”原则。所谓“适当”就是根据实际需求引进游戏化教学,而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要依赖游戏来完成;“适时”就是在课堂上要选好时机进行游戏环节;“适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游戏设计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游戏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长短,不要因为引进游戏化教学而影响教学进度。
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用游戏引出数学知识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通过回顾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点,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引导方式跳跃性太大,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老师把要传授的新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在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参与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让学生通过亲生体会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引出《空间与图形》这块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玩“摸图猜图名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图形特点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用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天性贪玩,控制力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慢慢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借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传递知识,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数字歌”、“找朋友”等游戏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三)用游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一般都给学生布置作业,可是面对枯燥无味的习题学生都很头疼。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不仅可以在课上设置简短的游戏,通过学生的表现来检测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游戏教学平台,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
不可否认,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有很大帮助,可是这种教学方法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挑战,老师不仅要改变传统观念,接受教学新理论,还要积极备课,合理设计游戏内容,有效引进游戏环节;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游戏,从游戏中有所收获。游戏化教学工作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跃明,张玲;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初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
[2] 刘燕;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践途径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
[3] 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