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张则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金鹅民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而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呢?下面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谈谈我在培养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感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学生会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二、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发掘本地教学资源,引导他们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多3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的结果,到讲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8个□,是由与☆同样多的5个□和比☆多3个□合起来的。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再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做一做,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入学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易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鲜艳逼真的实物图片、栩栩如生的教学挂图、练习形式多样化、顺口溜……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哨子,7像锄头,8像葫芦,9像勺子”,从而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再如在认识“>”“<”“=”时,可以利用顺口溜 “大嘴朝前是大于,尖尖朝前是小于”来区分“>”“<”符号;用“大嘴对大数。尖尖对小数”来教学生运用“>”“<”符号。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总是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例如:在口算练习时,主要形式有:听算、打手势算、抢答、举卡片、开火车、猜算式等形式,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同时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摘苹果、拔萝卜、出手指、点灯笼等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吸引,但他们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不感兴趣的东西心不在焉。一般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册三单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时我先拿出一些大小不同的盒子、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珠等实物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接着把这些实物放入一个袋子中,让学生蒙眼上台,按老师的指令摸出实物,摸对的奖励掌声,摸错的刮刮鼻子,再来一次,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踊跃上台参加。这样,学生把观察、操(下转第18页)(上接第50页)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他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做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打电话给XX,请问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XX也做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老师:“18里面有1个十,8个一。”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也互相做做这个游戏,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11~20中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又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电话打得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既能调动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思考与体验,也将改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个亲近的动作,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顿时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这样,老师和学生更容易促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会有很大帮助。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怀”,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因喜欢"我"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的把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就能让学生学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