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农村幼儿园家园联系

【作者】 易 红

【机构】 四川省江安县迎安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互动合作”是当今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因此我们意识到:要有效达到家园同步、共育、同构,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真正携手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为此,我们对目前幼儿园家长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
  1、合作态度:初步认同,缺乏广泛合作  
  在调查中发现,各幼儿园均开展了家园合作工作,并纳入了幼儿园工作计划,并且教师与家长对开展家园合作的赞同度达到了89.4%,这说明家园合作在农村已经受到了关注,教师和家长也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意识上的认同并不代表现实中的实施,应该注意到这种合作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家长们也没有完全参与到家园合作的活动中去,只是在态度上有了合作的意识,缺乏真正的广泛合作。  
  2、合作程度:形式单一,缺乏双向交流  
  家园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定期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宣传栏等。然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以家长会进行的,其他的形式或被视而不见或被束之高阁。家长会的内容也多半是教师或园长讲一下孩子的表现和提一些要求,最后礼节性地请家长提意见或建议,这种缺乏双向互动的家园合作,不仅不能让家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没能针对性的给予家长以指导,没有真正提高家长今后教育孩子的能力。  
  3、合作效度:浮于表面,缺乏深层合作  
  调查中反映,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情况很不乐观,家园合作中实质性的合作方式几乎没有开展。如公办园只是在学期初公示教学计划,每月、每周的教学计划都没有公示,并且这种教学计划也就是课程表的展示。私立园则根本没有公示教学计划。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因此,深层的、实质性的合作是急需开展的。 
  二、我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路与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现状,必须要引导家长走出育儿的盲区。我园以实施家园同步教育为突破口,在统整各方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效地尝试,从而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进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1、加强教育培训,改变家长观念
  对于农村幼儿家长,首先,应该考虑家长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把家访作为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家访过程中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家长的需要和想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交流,确保家园合作的成效。其次,幼儿园要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做好新《纲要》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园合作是家园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认识到家庭与幼儿园是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家长形成新的教育观,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做到家园合作真正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2、家园沟通个别化
  家园合作,首先就要随时适当的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才能使家园双方特别是家长动态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一改以往家园沟通仅开一两次的家长会、搞一周一换的家园共育园地或家园联系册的做法,随时地抓住各种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们的家园共育园地,除常规性的计划、家教指导等,我们还记录每天班级的动态的信息反馈,向每位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心中有数。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进步的地方进行展示,如那些小朋友在今天的什么活动中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如何合作等,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并且家长也配合主题,进行对幼儿在家情况的反馈,进行记录,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也可用便条形式,拿到班级来交流。因此接送孩子时,看家园共育园地成了我园家长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家园共育园地也成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互动的良好平台。
  3、家园互动多样化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家长与我们合作共构幼儿园课程,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我们的课程更加生动更有价值。我们的做法如: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带孩子走出园门;家长参与课程评估等。这些合作共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机会,也使我们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人翁意识得以唤发,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4、经验交流便捷化 
  我们发现好多家长都有独到精辟的教育方法与经验,能对家长起到启发与借鉴的作用,值得推广。首先我们利用网络、邮箱这一受大家青睐的载体,将家长的联系方式、号码、邮箱打印出来交至大家的手中,这样家长就可以在家里随时留言、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内容涵家教知识、新(下转第18页)(上接第56页)招、保健、食谱甚至联系一同外出郊游等等,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其次,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在网络上与远在外地的家长谈谈孩子的近况。我园一名幼儿的爸爸妈妈远在坦桑尼亚的维和部队执行任务,家长非常思念孩子,于是老师经常和他们约好时间上网在QQ上聊孩子,老师还经常拍下孩子在园的生活照片发送过去,这让孩子的父母既感激有放心,使得他们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归国。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自己的信箱内可以解答家长的疑问,家长也可以及时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如“当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如何对待孩子顶嘴”、“孩子不听话,父母该打他(她)吗?”、“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孩子挑食怎么办?”、“孩子应学些什么?”、“孩子坐不住怎么办?”等。家长看到以后还可以利用次日接送孩子的时间再和大家各抒已见,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都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宝贵财富。
  总之,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农村幼儿早期教育质量、巩固早期教育成果的有力措施,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鼎力配合,需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家园合作方式,需要开发和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