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高中作文批改的三步法
【作者】 马爱英
【机构】 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生又如何批改作文呢?针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我认为高中语文作文批改要有新突破,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那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也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
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跟据平时的作文教学,我总结出“三步作文批改法”。
首先,让学生分组互评。在学生分组互评之前,教师要针对本次作文,简明扼要地进行评改指导。改前指导,主要内容: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可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二是分析本次作文的立意,确立主题,明确批改的方向。指导完成后,就可以对班上学生进行分组了。我把学生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批改四篇作文(四篇作文都不是小组成员自己的)。四人中选定一个认真负责、作文程度稍高的同学担任组长。由小组一个同学朗读文稿,其他同学注意听,做简要记录。朗读前,该同学先介绍作文提纲,讲清文章思路。朗读中,每读一段,说明一下段落中心。读完全文,要说明全文中心意思、主要写法。朗读后听小组同学提出意见,作好记录,并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这种方法用声音传递信息,多人评说一篇文章,集思广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最后由组长综合四人意见,给每篇文章打出分数,写出评语。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学生集体评改要防止走过场、求热闹、图省事。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本着合作探究的原则,要有自己的见解,也要有小组共同的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在批改的过程中,要指出所改作文的优缺点,越细越好,而对于不足之处,不用修改出来,但要有旁批和总评。(学生分组互评这一环节大约用时40分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很难发现缺点,但找别人的“毛病”那可简单多了。因此学生互评,能有效的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接触他人的作文,通过对同学作文的修改,也懂得了本次作文该怎样立意更好,该怎样写,如何遣词造句,这样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本,参考同学们所写的修改意见,对自己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写出心得体会。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同学所写的修改意见。目前,从学生的角度看,高中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影响高中生修改文章能力的因素有:(1)没有时间仔细修改。写作文,修改作文是一件细活,没有时间的投入,就没法写好,改好。(2)发现不了错误。前面我们已说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写的东西,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哪还存在问题,有的甚至还认为自己的作文写的蛮不错呢。(3)不知怎样修改。有的同学也发现作文中的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有必要改改,可如何改呢?有无从下手了。(4)训练少,修改能力差。平时教学任务紧,虽然我们重视作文训练,但一个学期,我们一般布置学生写八篇作文,加上四次考试,也就十来次,训练的次数总是有限的。而现在自己的作文经过学生分组互评后,学生对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作文经过学生互评这一环节,文中的错误被同学们指出,这时修改起来也就简单多了,可谓省时省力了。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后,要在文后附上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内容可以是评改同学作文的感受,可以是对修改前后作文的一些看法,也可以是对今后写作的一些建议。无需太长,三言两语即可。我想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方面应该会受益匪浅的。
最后,经过学生修改的作文回到教师的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评改,有针对性的给出评语。在写评语时,教师要认识到,作文评语是一种艺术性很深的学问,它需要老师认真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有启发性、鼓励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品评、剖析。教师应以公正、务实、尊重、灵活的态度对待,以期达到学生改正知识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鼓励学生奋进为最终目的。好的作文评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表扬,让期发现自己的价值、优点。“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的作文评语。其时“小子”才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的。但是,谁又敢否认,正是教师那鼓励得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
评语要有针对性,“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样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屡见不鲜,但都是无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评语应该根据写作训练目标,有所侧重地写出,不宜面面俱到。东汉末年许劭等人的“月旦评”,说论不过一两句话,极为中肯;唐宋以后的诗话,无不精妙得当。我们何以能记得住并津津乐道?得其短,得其精,得其用而已。教师通过“一句话评语”让学生记住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或主要问题,应当是一种好方法。
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该抓一个点,一个细节来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评语难写,因为如果下语不慎,不仅可能打掉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能打掉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所以为人师者务必谨慎。而写好了评语,未来的“大器”,现在就有可能萌芽于我们每个教者的笔下。
我想,在作文评改中,如能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那么,学生习作的评改将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了。当然,上述过程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我坚信,只要做到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班级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跟据平时的作文教学,我总结出“三步作文批改法”。
首先,让学生分组互评。在学生分组互评之前,教师要针对本次作文,简明扼要地进行评改指导。改前指导,主要内容: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可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二是分析本次作文的立意,确立主题,明确批改的方向。指导完成后,就可以对班上学生进行分组了。我把学生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批改四篇作文(四篇作文都不是小组成员自己的)。四人中选定一个认真负责、作文程度稍高的同学担任组长。由小组一个同学朗读文稿,其他同学注意听,做简要记录。朗读前,该同学先介绍作文提纲,讲清文章思路。朗读中,每读一段,说明一下段落中心。读完全文,要说明全文中心意思、主要写法。朗读后听小组同学提出意见,作好记录,并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这种方法用声音传递信息,多人评说一篇文章,集思广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最后由组长综合四人意见,给每篇文章打出分数,写出评语。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学生集体评改要防止走过场、求热闹、图省事。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本着合作探究的原则,要有自己的见解,也要有小组共同的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在批改的过程中,要指出所改作文的优缺点,越细越好,而对于不足之处,不用修改出来,但要有旁批和总评。(学生分组互评这一环节大约用时40分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很难发现缺点,但找别人的“毛病”那可简单多了。因此学生互评,能有效的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接触他人的作文,通过对同学作文的修改,也懂得了本次作文该怎样立意更好,该怎样写,如何遣词造句,这样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拿回自己的作文本,参考同学们所写的修改意见,对自己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写出心得体会。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同学所写的修改意见。目前,从学生的角度看,高中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影响高中生修改文章能力的因素有:(1)没有时间仔细修改。写作文,修改作文是一件细活,没有时间的投入,就没法写好,改好。(2)发现不了错误。前面我们已说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写的东西,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哪还存在问题,有的甚至还认为自己的作文写的蛮不错呢。(3)不知怎样修改。有的同学也发现作文中的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有必要改改,可如何改呢?有无从下手了。(4)训练少,修改能力差。平时教学任务紧,虽然我们重视作文训练,但一个学期,我们一般布置学生写八篇作文,加上四次考试,也就十来次,训练的次数总是有限的。而现在自己的作文经过学生分组互评后,学生对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作文经过学生互评这一环节,文中的错误被同学们指出,这时修改起来也就简单多了,可谓省时省力了。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后,要在文后附上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内容可以是评改同学作文的感受,可以是对修改前后作文的一些看法,也可以是对今后写作的一些建议。无需太长,三言两语即可。我想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方面应该会受益匪浅的。
最后,经过学生修改的作文回到教师的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评改,有针对性的给出评语。在写评语时,教师要认识到,作文评语是一种艺术性很深的学问,它需要老师认真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有启发性、鼓励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品评、剖析。教师应以公正、务实、尊重、灵活的态度对待,以期达到学生改正知识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鼓励学生奋进为最终目的。好的作文评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表扬,让期发现自己的价值、优点。“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的作文评语。其时“小子”才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的。但是,谁又敢否认,正是教师那鼓励得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的一代文豪呢?
评语要有针对性,“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样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屡见不鲜,但都是无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评语应该根据写作训练目标,有所侧重地写出,不宜面面俱到。东汉末年许劭等人的“月旦评”,说论不过一两句话,极为中肯;唐宋以后的诗话,无不精妙得当。我们何以能记得住并津津乐道?得其短,得其精,得其用而已。教师通过“一句话评语”让学生记住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或主要问题,应当是一种好方法。
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该抓一个点,一个细节来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评语难写,因为如果下语不慎,不仅可能打掉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能打掉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所以为人师者务必谨慎。而写好了评语,未来的“大器”,现在就有可能萌芽于我们每个教者的笔下。
我想,在作文评改中,如能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大胆采取“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反思,并鼓励同伴参与到评价之中”的高中语文作文批改新思路,那么,学生习作的评改将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了。当然,上述过程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我坚信,只要做到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班级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