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体会主动学习的快乐
【作者】 钟素平
【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为不好。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动机 主动学习 培养
当今社会的我们面临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知识迅猛更新的现状,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会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我们的工作率,培养孩子的学习率?我觉得是培养好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孩子而言,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提升。所以工具性的掌握是孩子提升人文性的前提,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呢?尤其是面对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的班级体,自助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为我课后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请教和实践,让我明白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抓住以下几点: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关键学习
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也就产生了永久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就能够超常表现出来。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很多方法,都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②教师范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文章表达的主题、人物的情操、有趣的故事情节被教师用抑扬顿挫、优美和谐的语调,以及准确的情感处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范读出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教师的范读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而且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读,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二、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有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中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就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仍要求用方位顺序来写。学生既熟悉课室,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我设计了《我学会**》。这样的练习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劳动后心灵感受的真实体会,同时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提高。
多读: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五班去校图书馆阅览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用权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多写:笔勤出好文。我们班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学还坚持写日记。这样,每周动三次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
改革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
写作量一大,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二是认真记录;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强评讲。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主动学习是快乐的,被动学习是不快乐的,做到主动学习,就是做到快乐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更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率,孩子的学习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动机 主动学习 培养
当今社会的我们面临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知识迅猛更新的现状,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会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我们的工作率,培养孩子的学习率?我觉得是培养好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孩子而言,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提升。所以工具性的掌握是孩子提升人文性的前提,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呢?尤其是面对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的班级体,自助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为我课后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请教和实践,让我明白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抓住以下几点: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关键学习
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也就产生了永久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就能够超常表现出来。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很多方法,都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②教师范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文章表达的主题、人物的情操、有趣的故事情节被教师用抑扬顿挫、优美和谐的语调,以及准确的情感处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范读出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教师的范读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而且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读,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二、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有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中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就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仍要求用方位顺序来写。学生既熟悉课室,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我设计了《我学会**》。这样的练习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劳动后心灵感受的真实体会,同时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提高。
多读: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五班去校图书馆阅览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用权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多写:笔勤出好文。我们班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学还坚持写日记。这样,每周动三次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
改革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
写作量一大,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二是认真记录;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强评讲。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主动学习是快乐的,被动学习是不快乐的,做到主动学习,就是做到快乐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更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率,孩子的学习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