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实施快乐体育,构建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作者】 缑永玲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咀头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所以急需一种适应新的教育机制的学校体育模式推动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是由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以及领导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等诸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构进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本校体育整体改革实验,模索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等特征的学校体育模式。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体育教学应实行两类课程一体化。
(一)改革课的设置,增加授课时数。
保证每周三节体育加三节体育活动课,使体育课和活动课在内容形式方面能够有机的结合,相互补充、促进,形成一体化,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1、拓宽教材的使用价值,优化组合教材,扩大课堂教材质量。保证完成大纳规定教材的基础上,增设自修教材,增加选用教材的时数比重。结合学校传统项目,学生的生理特征,场地条件等方面搞一些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体育活动项目。这就是说能搞“足球”,能搞“健身操或武术”就上“它”。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教、学、练相互促进,以学生自学为中心,重点突出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学、自练、自评等形式,从而找出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协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恰恰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在课的组织形式和课堂结构上,着重发挥学“小团体”的作用,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变化的教学形式,确定合理的阶段顺序和细微结构。使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就打破了已往那种用统一的要求,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在内容安排上,传统的体育课主要侧重于基本知识,动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掌握,而快乐体育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这样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活动课在班级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的负责下,以及班主任的协助下,在巩固、提高体育课堂上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课课练”素质教材,起到对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作用。两类课程这样有机地结为一体,既要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又能从中发现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在课堂上,向单位时间要质量
课堂教育应遵循“实在、有序、轻松”的原则,使之达到能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主动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目的。重点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出发,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主面得到全面发展。
1、贯彻启发多练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在课前半部分进行一些游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后半部他进行自学自练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导他去主动地探索,发展个性,提高运动能务和身体素质。具体做法是:相互讨论,研究和帮助。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变教师被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主动性更能从中显露出来。
2、面向主体,实行分层次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总成绩和单项成绩进行总体划分层次或临时划分层次小组制定统一教学计划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坚持“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活动。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了解自我的前提下,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进行学习,并向高层目标努力。从而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教学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商的高低,应区别对待。这种做法可使好学生更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而差生亦能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学生更有了学习的体育兴趣和信心,形成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3、突出和谐愉快教育—促使学生爱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带有一定情境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特定内容情境”的环境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入景动情,明理知味,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疲劳的有意注意和轻松的无意注意交替结合,产生优越兴奋中心,获得最佳的注意力;引导学习兴起指向学习内容,在愉快欢乐中获得知识、技能、锻炼体质,开发智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突出体育能力培养——促使学生会学习。
首先,抓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观”、“体育观”,强化课课练教材,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一般身体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进行体学习的体能基础。
其次,抓住学生体育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采用“暗示创造”、“模仿创造”、“联想创造”等手段,从课的结构、教育,内容及追求的目标、组织教法上、设计创造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体育创造能力。
简而言之,废除以前教师的那种“灌注式”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之能够生动活泼的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坚信快乐体育的全面实施在学校教育模式中,更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意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从而使素质教育健康向上发展。
学校体育是由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以及领导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高等诸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构进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本校体育整体改革实验,模索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等特征的学校体育模式。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体育教学应实行两类课程一体化。
(一)改革课的设置,增加授课时数。
保证每周三节体育加三节体育活动课,使体育课和活动课在内容形式方面能够有机的结合,相互补充、促进,形成一体化,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1、拓宽教材的使用价值,优化组合教材,扩大课堂教材质量。保证完成大纳规定教材的基础上,增设自修教材,增加选用教材的时数比重。结合学校传统项目,学生的生理特征,场地条件等方面搞一些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体育活动项目。这就是说能搞“足球”,能搞“健身操或武术”就上“它”。总而言之,一切都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教、学、练相互促进,以学生自学为中心,重点突出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学、自练、自评等形式,从而找出学生个体之间差异。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协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恰恰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是使学生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在课的组织形式和课堂结构上,着重发挥学“小团体”的作用,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变化的教学形式,确定合理的阶段顺序和细微结构。使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就打破了已往那种用统一的要求,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在内容安排上,传统的体育课主要侧重于基本知识,动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掌握,而快乐体育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这样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活动课在班级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的负责下,以及班主任的协助下,在巩固、提高体育课堂上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课课练”素质教材,起到对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作用。两类课程这样有机地结为一体,既要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又能从中发现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在课堂上,向单位时间要质量
课堂教育应遵循“实在、有序、轻松”的原则,使之达到能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主动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目的。重点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出发,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主面得到全面发展。
1、贯彻启发多练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在课前半部分进行一些游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后半部他进行自学自练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导他去主动地探索,发展个性,提高运动能务和身体素质。具体做法是:相互讨论,研究和帮助。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变教师被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主动性更能从中显露出来。
2、面向主体,实行分层次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总成绩和单项成绩进行总体划分层次或临时划分层次小组制定统一教学计划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坚持“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活动。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了解自我的前提下,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进行学习,并向高层目标努力。从而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教学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商的高低,应区别对待。这种做法可使好学生更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而差生亦能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学生更有了学习的体育兴趣和信心,形成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3、突出和谐愉快教育—促使学生爱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带有一定情境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特定内容情境”的环境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入景动情,明理知味,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疲劳的有意注意和轻松的无意注意交替结合,产生优越兴奋中心,获得最佳的注意力;引导学习兴起指向学习内容,在愉快欢乐中获得知识、技能、锻炼体质,开发智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突出体育能力培养——促使学生会学习。
首先,抓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观”、“体育观”,强化课课练教材,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一般身体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进行体学习的体能基础。
其次,抓住学生体育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采用“暗示创造”、“模仿创造”、“联想创造”等手段,从课的结构、教育,内容及追求的目标、组织教法上、设计创造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体育创造能力。
简而言之,废除以前教师的那种“灌注式”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之能够生动活泼的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坚信快乐体育的全面实施在学校教育模式中,更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意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从而使素质教育健康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