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和对策

【作者】 吴俊复

【机构】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管理的新课题。前人没有尝试过,“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有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影响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成败,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才是上策。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对策
  一、建设问题分析
  1、顶层设计太多,落实创新很少
  有的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工程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实习教师培训计划、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外聘教师培训计划等,顶层设计名目繁多,多数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理论理想设计应该是怎样,实际操作停留在纸上,然而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落实创新实验的很少,具体落实教师培训计划收效甚微。
  2、重视外部培训,轻视校本培训
  有的中职示范校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教师外部培训,如到新加坡、德国进修培训,到清华大学专业班培训,到大型国企重点技术培训等、在师资培训问题上,崇洋媚外,唯上唯名,不唯实唯新,听信政府机构、协会安排的计划或组织的活动,轻视师资培训走市场化、专业化、实用化,更轻视本校教研部门,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培训需求,而有的放矢、科学地安排各种师资培训活动。其表现是外部师资培训花钱多见效慢,偏投入;内部师资培训花钱少见效快,不投入。
  3、注重培养数量,忽视培养质量
  有的中职示范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如参加沈阳市人社局举办的维修电工考评员的培训、参加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信息化教育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开发项目的实施方案研究的培训、参加国家人社部举办的中职学校教学政策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专业教师的培训,用以达到培养双师型、专家型、名师型师资队伍之目的。其表现是注重培养数量,很重要一个因素是把钱花出去,却忽视培养质量,如对培训师资缺少必要的考核机制、成绩优秀者激励机制、专业技术转化机制、一体化教师培训的教学试点应用机制等。
  4、偏重教学能力,忽略科研水平
  有的中职示范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偏重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为此不惜重金投入,因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可是逐渐地发现教学能力提高没有后劲,教学质量提高举步艰难。究其原因是忽略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如学术论文的发表、技术革新成果的运用、教学模式的探究、专业课程的设计等投入不够。课题研究、科研项目、教学试点等没有激励机制,或有也不认真兑现落实,甚至有人认为那都是教师为了职称晋升而搞的,对学校发展没有多大用处。
  二、解决问题对策
  1、从培养目的看,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本人以为,做什么都要有目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这样,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一流师资队伍。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光是“才”的培养,而且要有“德”的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把正确道德观教给学生”,把先进技能传授给学生。
  本人以为,只有一专多能的老师,才能教出一专多能的学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应该是“通才”,培养教师不仅能教好本专业的课程,而且能教好交叉专业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变化培养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师应该是“专才”,要培养“行业名师”“大工匠”一专多能型人才,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2、从改革方向看,要理实一体化,名师引领
  本人以为,中职示范校教学改革方向应该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方向应该与教学改革同步,培养一大批理实一体化教师。要有一体化教学改革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要有集团名师、区域名师、行业名师引领,要建设“名师工作室”“大师操作间”,要务实、不弄虚。一代名师要有“阳春白雪”一样的学术成果,技能大师要有“下里巴人”一样的工艺成就。俗话说:“楚人有才”,绝非浪得虚名,否则误己、误人、误校、殃及社会。说得更明白些,名师引领作用是名师的学术成果或工艺成就引领。
  3、从调整结构看,要文德理实,优势互补
  本人以为,随时国民经济生产结构调整升级,为之服务的中职示范校教育也应该调整教育结构,随之必然带动师资队伍的结构调整。前几年我们过度地强调培养学生与企业需求对接,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教学偏重于工作学习一体化,师资培训偏重于一体化教师,偏重于实习实训教师的外聘。忽略公共基础课教学和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压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授课时数及师资比例。其结果发现:学生在企业工作文化课“根基”不牢、专业课“基础”不实、德育课“意志”不坚,学生在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4、从发展动力看,要教研并重,重点突破
  师资队伍建设,光注重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不重视或忽略师资教育科学能力的培养,是万万不行的。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教研并重,尤其在教育科学方面要加大力度,一把手要亲自拿,要有好的科研机制,好的实施方案。重点培养教管人员的专业建设能力,骨干教师承担市、省及国家课题能力。走出去,或请进来,找专家培训。重点突破校本教育科学的“瓶颈”,重点突破校本教师专家团队专业发展“瓶颈”,重点突破专业课课题或实习实训课课题或专业学术论文的国家级层次的“瓶颈”。从而促进教学工作、教改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飞跃、新经验,真正做到外人学习有“东西”,专家认可有“示范”,领导推荐有“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