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 姚 华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同时也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初中学生 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科的初中数学,其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把握学生特点,发展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七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八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初中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八年级开始,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这种转化初步完成,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三、狠抓教学细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首先,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其次,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总之,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瞻远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1期
[2] 武喜莲.例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3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初中学生 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科的初中数学,其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把握学生特点,发展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七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八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初中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八年级开始,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这种转化初步完成,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三、狠抓教学细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首先,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其次,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总之,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瞻远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1期
[2] 武喜莲.例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