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漆红波
【机构】 四川省广安区肖溪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物理教学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改推进的实践使然。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创设策略,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获得创新思维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情境 创设 应用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项实践产物,由于其集情境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快速起到煽情激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是问题情境,还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学习,故而受到广大教师青睐和热衷。初中物理也投入到了这投热潮中,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创设了问题情境,并成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能让教师信任的良好教学载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物理教学,谈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运用与深度思考。
一、运用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概念、定义、公式都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可以说,实验是学生走近物理、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本身不仅有满足学生好动天性的操作性,其实验过程、方法、现象都充满了趣味性,既能吸引学生动手探究,又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原因有二,一方面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能确保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度性。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们为引入“大气压强”陌生而现实的概念,就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学生很快便能听到“砰”的一声响,现象出来了,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情景时,在惊喜中不禁就会疑惑---易拉罐为何变瘪了?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自然想知道为什么。此时,我们便可借此提出下列问题①易拉罐怎么变瘪的?②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就这样顺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创设了问题情境,比我们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效果要好得多,更能催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探究兴趣。
二、联系生本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物理源于生活”的根本要求。为此,新课标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这个生活经验既可是学生身处环境的所在所闻,也可是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话题,都可成为生活经验的具体内容,都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做,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生活需要物理,处处有物理的存在。例如,①雨是怎么来的?风是怎样形成的?②坐在行驶中的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③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我们在开课导入时就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诱发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么?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便会在讨论与交流中产生探究动力:水面反光,看得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鱼儿跑得太快等等猜测。从猜测也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虽然不正确,但作用是好的,借此我们就可引出事件的真正原因---光的折射。这样引出概念,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抛出的,不仅能起到强化作用,还能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迅速落实,为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与教育教学深融合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趋。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智能电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又使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得到了拓展。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以更多媒介承载知识出现,还能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如果我们再把问题抛出建立在此基础上,就更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了。例如,在教学“惯性”一课时,为了刘学生更好地感受惯性、认识惯性,理解惯性在生活的作用,我们就可把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通过Flash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动画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讨论结果是: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等。此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再次观看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总之,问题情境是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载体和方法,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将情境诱思进行到底,让学生质疑学习。不过,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我们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物理现实和学科现实,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谷西栋,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2年。
[2]夏淑芳,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教育探索,2001年。
[3]王金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情境 创设 应用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活动。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项实践产物,由于其集情境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快速起到煽情激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特别是问题情境,还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学习,故而受到广大教师青睐和热衷。初中物理也投入到了这投热潮中,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创设了问题情境,并成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能让教师信任的良好教学载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物理教学,谈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运用与深度思考。
一、运用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概念、定义、公式都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可以说,实验是学生走近物理、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本身不仅有满足学生好动天性的操作性,其实验过程、方法、现象都充满了趣味性,既能吸引学生动手探究,又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因此,我们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原因有二,一方面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能确保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度性。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我们为引入“大气压强”陌生而现实的概念,就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学生很快便能听到“砰”的一声响,现象出来了,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情景时,在惊喜中不禁就会疑惑---易拉罐为何变瘪了?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自然想知道为什么。此时,我们便可借此提出下列问题①易拉罐怎么变瘪的?②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就这样顺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创设了问题情境,比我们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效果要好得多,更能催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探究兴趣。
二、联系生本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物理源于生活”的根本要求。为此,新课标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这个生活经验既可是学生身处环境的所在所闻,也可是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话题,都可成为生活经验的具体内容,都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做,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生活需要物理,处处有物理的存在。例如,①雨是怎么来的?风是怎样形成的?②坐在行驶中的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③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我们在开课导入时就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诱发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么?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便会在讨论与交流中产生探究动力:水面反光,看得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鱼儿跑得太快等等猜测。从猜测也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虽然不正确,但作用是好的,借此我们就可引出事件的真正原因---光的折射。这样引出概念,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抛出的,不仅能起到强化作用,还能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迅速落实,为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与教育教学深融合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趋。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智能电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又使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得到了拓展。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以更多媒介承载知识出现,还能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如果我们再把问题抛出建立在此基础上,就更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了。例如,在教学“惯性”一课时,为了刘学生更好地感受惯性、认识惯性,理解惯性在生活的作用,我们就可把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通过Flash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动画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讨论结果是: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等。此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再次观看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总之,问题情境是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载体和方法,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将情境诱思进行到底,让学生质疑学习。不过,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我们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物理现实和学科现实,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谷西栋,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2年。
[2]夏淑芳,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教育探索,2001年。
[3]王金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